美文网首页
透过现象的思考——读柴静的《看见》有感

透过现象的思考——读柴静的《看见》有感

作者: gs令箭 | 来源:发表于2024-06-23 09:54 被阅读0次

       整理书柜时,发现了柴静的《看见》,封面上饱含沧桑的老者与优雅甜美的柴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排拿着凳子的小孩和后排的乡亲们,宛如小时候家里的大人们在门前聊天时的场景。央视名人的自传体作品不时见诸于文坛,倪萍的《日子》,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崔永元的《不过如此》都曾引起过很大的反响,只不过总是忙忙碌碌,往往看到新书介绍时,只是大致看了看简介,还不曾认真的读过,柴静的《看见》躺在书柜里已有了很长时间,封面的画面促使我有了读的欲望,也正好在疫情期间打发这无聊的时光。

       《看见》将柴静“十年的央视经历、个人成长心路与中国大事件糅合在一起”,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着作者的所做、所看、所思。当好一个记者难,报道一个事件难,将发生的一件件事搬到屏幕上更难,央视是顶尖人才的聚集地,我们常常叹服于主持人的机智、敏锐和能说会道,但作为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孩,要想在这群英荟萃的地方混出个名堂,肯定要做出非常的努力,也许身体上的苦还能忍受,但心理上的累应该是汝等平庸者无法体验的,从开篇就让人感到电视人真难,我们常常只看到的屏幕上他们的光鲜亮丽,却很少关注或思考这“光鲜亮丽”背后的酸甜苦辣。

       曾几何时,还常常看新闻类的电视节目,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等,但要让说十年间发生的大事件,还真说不上几件,但随着《看见》,“非典”、虐猫事件、真假华南虎、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药家鑫死刑等等这些事件,或多或少的都勾起了脑海中的印象。“非典”传播,设卡封门,第一次碰到此种情况,心中没有惶恐的感觉那是假的,电视上看到白衣战士奋战在第一线,看到病患者痛苦的呻吟着,虽然有担心、有同情,但到底他们思考着什么?怎样的生活?其实都不是很清楚,随着柴静的叙述,体验着眼下“新冠”带来的居家隔离,感觉是何等的相似,对病患者的心理路程逐渐的有了一定的感受,恐惧、无助、渺小……再看看此时静止的城市、穿着防护服的白衣战士和戴着红袖套的志愿者,在赞美祖国强盛的同时对这些“逆行者”油然而生敬意。药家鑫事件当时在我们同事周围反响很大,凶狠、残暴、无人性、药家鑫该死,但看看柴进的采访,两个受害的家庭,都是普通的家庭,权势金钱离他们都很远,但过高的期望和不当的教育,培育出的是有缺陷人格的子女,悲哀的同时,只能给予这两个家庭的同情,“躺在儿子床上抱着毛绒玩具整天痛哭的药妈妈”,这一场景久久不能抹去。真假华南虎对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谈资,但读过《事实就是如此》也才知道,透过表象后面也是沉重的事实。孰是孰非、亦真亦假,看见的不一定是本质,常常面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有时会义愤填膺,甚至暴跳如雷,不理解、茫茫然,其实我们也许看到的只是事件的一部分或者只是假象,所以知道的多了、经历的多了,人就往往会变得麻木,变得没有感情,甚至有些冷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部分无法代表整体,对不知道本质的现象,我们至少是无权进行评价或指手画脚的。

       虐猫事件我看过视频,是一只猫被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踩死的过程,画面血腥,简直是惨无人道,看了《只求了解和认识而已》,知道了内情,虽然仍不能谅解那一女子,但谁能想到此等画面下面也还有如此的交易和丑陋的灵魂。茫茫人海、大千世界,每天都会碰到很多人,看到很多事,美好的、舒心的最好不要去探究,丑陋的、卑劣的最好不要去当真,当你绕不过去时,一定要记得想一想或缓一缓。还有《无能的力量》,德国小伙子卢安克,十年时间生活在广西山村,陪伴着当地的留守儿童,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外国人,又怎么去理解这个外国人?薄雾升起,带来的是阵阵寒意,黛青色的山峦连绵不断,即使是睿智的记者也看不透卢安克想着什么?美好的就让他留下美好。卢安克离开了广西班烈,去了越南,让我们对他多些祝福,多些理解。在纠结徘徊中,用一种复杂的心情读着这些文字,最后一篇是《陈虻不死》,陈虻死了,死于胃癌,享年47岁,作为著名的电视人,最大限度的追求着新闻的真实性,将吃苦做为新闻记者的必备素质,但死的太早了。他是柴静的伯乐,据说也是柴静出书的诱因之一,谁有谁的活法,我们无权去评价,但至少陈虻对于电视人来说是不会死去。

       借用网上的一句话:“主持人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智商、情商,应变能力,个人素养,缺一不可,凡是能挺得过时间考验的主持人,都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心志”,柴静太年轻了,读完柴静的《看见》,打开手机输入了“柴静近况”,出现了很多链接,她生下了一个拥有美国国籍的女儿,后又做了一个节目《穹顶之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被网友扒出来使用的数据有恶意夸大的嫌疑,而柴静本人也被拍到了在美国开着大排放量的汽车出门的照片,对破坏环境痛心疾首的她,居然成了一个带头破坏环境的人,网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无从核实,但柴静已从新闻人的顶峰过早的坠落,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她何尝不是一手好牌打烂的典范,曾经大家那么喜欢她,她勇敢、智慧,冲锋在前,敢于利用自己的记者身份振臂一呼,所以人们相信她。可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她利用观众的信任,去说出自己不负责任的言论时,便注定要告别自己曾经的辉煌”。看着这些文字又能说什么呢?又怎样探寻其深处的根源呢?合上柴静的《看见》,尘封那些年的大事件,走到小区外,街上已人来人往,由于“新冠”疫情,封闭的小城已经解封,人们都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地铁上满头小辫的黑姑娘在电话里跟男朋友吵架,报馆里都是开会熬夜菜色的脸,咖啡馆里两个花白胡子老头对坐着看一下午人来人往,酒吧里心高气傲没嫁出去的女人端着酒杯一眼把所有男人分成三六九等, 父亲带着儿子在晚春才破冰的河边一言不发地钓鱼…人类只是个概念, 一代一代人都是相似的生活,这辈子决定你悲欢的就是你身边的几个人”。这是书中引用的一段话,觉得不错,抄下来作个结尾。

相关文章

  • 抵达真相,回归人性

    ———读柴静《看见》有感 《看见》是柴静的一部自传...

  • 睁开被蒙昧遮蔽的眼

    ——读柴静的《看见》有感 什么是记者...

  • 八面书社十月第四周读书分享摘要

    01《沉默的尖叫》——读柴静《看见》 (简书作者:遇见初心姑娘) “火柴的柴,安静的静。”透过这位安静女子的《看见...

  • 《看见》读后感

    对痛苦的思考是一种财富 ——读《看见》有感 十年的时间,让柴静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同时十年的时间,也成就了柴静。...

  • 看见柴静——读《看见》有感

    柴静的节目,不管是《时空连线》,《新闻调查》,《面对面》,还是《看见》,我一期都我没有看过,只看过她的一篇演讲...

  • 读柴静《看见》有感

    看一本书,我会先去看书的序,这次也不例外。序中的第一段话是这样的:“十年前,当陈虻问柴静,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

  • 2020-03-16

    读《看见》有感 偶然看完一本书,柴静的《看见》。其实这书多次在书店看见过,只知道柴静是个有名的记者,本能觉得...

  • 看见柴静——读柴静《看见》

    看见柴静 ——读柴静《看见》 冬夜,将柴静的《看见》一口气看完,感觉不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个老朋友作彻夜...

  • 读柴静的《看见》

    很久之前就想读的一本书,并不是因为我多么喜欢柴静,事实上,我基本上没怎么看过她的节目。最初的动机,只是看到封面上,...

  • 读柴静的《看见》

    曾经有一个想法,有时间读读柴静写的《看见》,似乎是某位同事(王)提到过的一本书,可就在日复一日地混日子中慢慢地也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过现象的思考——读柴静的《看见》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jm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