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系按照《记忆内部化实验》要求所作)
好的语文教育即活的隐喻。
——高梵
在继续深入分析和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失败之处之前,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个问题如此根本,溯及中国语文教育问题的根源,以至于如果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会迷失语文教育改革进步的方向:
语文到底意味着什么?
语文,不仅仅意味着天马行空的文学艺术想象;语文,不仅仅意味着托尔斯泰、鲁迅和毛姆;语文,不仅仅意味着诗歌,小说和散文。
语文,她应该意味着更多得多的内涵。
语文,可写雄辩文章载光明大道,语文,可吟幽深诗句表铁骨柔情,语文,可书玄妙义理达极乐世界,语文,可作逻辑辩证明宇宙规律。
语文,综述其根本要义,是自然语言,自然语言理论及其应用,而作为中国K-12教育体系三大核心课程之一。其中另外一个核心课程,就是很多学生莫名恐惧的数学。
数学,英语和语文并列为中国K-12教育的三大主科,其课程地位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的。
数学,其根本要义,就是形式语言,形式语言理论及其应用,而语文英语则是自然语言,自然语言理论及其应用。
中国学生学习的三大主科,本质上都是语言,语言的理论及其应用。
语言是传递讯息的媒介,是与万物沟通的工具,是不自觉的思考方式,更是开放包容的逻辑体系。
语言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假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即
语言相对论(英语:linguistic relativity),也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英语:Sapir–Whorf hypothesis),由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本杰明·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所提出,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心理学、语言学假说。这项学说认为,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语言相对性原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这个“语言结构影响语者认知结构”的说法涉及到人类语言学、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认知科学、语言人类学、语言社会学、语言哲学等多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被广泛学习。
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决定思考模式,不同语系的语言看待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也就呈现了各种语言彼此间的相对性,所以任何民族的语言都与其文化和生活环境的需要而成长和改变。
那么,中国的语文课程作为汉语语言及其理论和应用,对于我国学生的认知结构、思考方式和知识倾向有着决定性影响。
语文,汉语语言,语言理论及其应用,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知识体系。
坏的语文,会塑造坏的思考方式,坏的认知结构和坏的知识倾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