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结束的高考,未来可期,青春不散的话题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可对于已经连“小姐姐”这样的头衔,支撑起来都觉得脸红的90后,可以反观一下自己的大学同学。似乎除了极个别“冒险家”,其他朋友的人生,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雏形。
例如不久前,我遇到了大学的舍友,小A。
小A一年前毕了业,回到了老家,对于师范生而言,父母最大的期待,就是你能找到一份铁饭碗。除了事业编公务员,教师是他们眼里最好的选择。
但对于刚20出头的小A来说,一份安稳的工作,无疑是每时每刻对自己创造力和奋斗心的磨灭。
于是本着孝心和免于家庭纷争,小A选择了,培训学校。
而我和小A这次的会面,是她工作一年后,对我这个职场小白的忠告。
小A和我说,安总,初入职场,你一定把自己,和三种人比较。
第一种:“老人”。
小A告诉我,老范就是一种“老人”。
公司于2002年成立,老范就成了第一批员工。到现在十几年,起起伏伏,他不离不弃,终于身居高位。小A虽然不是什么985,211毕业,但也是一线大学毕业,心高气傲也是人之常情。
她说,我搞不懂,自己也算是年寒窗苦读吧,为什么还要听这样的人指指点点,他什么也不懂,每天工作的内容就是在走廊上抱着个水杯,视察工作一样对你的工作指手画脚。
所以刚刚遇到老范的时候,小A的三观几乎是要崩溃的。
但时间久了,大家都会发现,老范,其实是社会上,一种人的缩影。
这种人似乎已经成了企业的一种标志,他们和企业一起出生,一起成长。虽然专业不硬,甚至是被科技时代远远地甩在后面,但至少,他们对自己十几年的业务还是手到擒来,这对于企业来说就足够了。
因为对于这一类人,企业并不指望再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反而是一种回馈。
于是在每一次开会的时候,老板总是会说,要大家尊重老范,却不是,要向老范多多学习。
小A说,安总,我们以前一直觉得,职场只看你的能力和经验,养不了闲人,你死我活的多激烈。
但其实还有一种是时间,资产阶级偶尔也会发发善,对无产阶级抱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么想想,老范再叨叨的时候,也就说说笑笑,这么过了。
总归一句话,他开心就好。
第二种:“同龄人”。
每一年的6月,全国瞩目高考,朋友圈刷完高考刷毕业,可大家总会把找毕业找工作这样的词,敏感的屏蔽掉。
好不夸张的说,毕业散场会有多挤,招聘市场就有多要命。
前一秒大家说说笑笑感叹时光飞逝,后一秒你推我搡的必须把简历盖在你的上面。
这样的戏码,估计很多人都遇到过。
而和小A同期进公司的,一共有6个人,都是水灵灵的刚毕业大学生,其中也不乏各大高校的高材生,甚至是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小A跟我说,刚开始我还有点紧张,学历背景这么牛掰,我这是要面临失业啊!可后来我一想,这做教育,你会学习,不代表你会教啊是不是。就跟猪肉一样,你会吃会做,你会养猪吗?
她的这个比喻,不贴切,却也是很能说明道理的。
于是,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用小A的话说,她应该是走了一大坨牛屎运。
偶然的机会,在大家还在摸爬滚打的熟悉工作流程的时候,小A做出了一项教研成果,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在公司里掀起了一阵狂潮,大家纷纷夸赞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巴拉巴拉的一堆。而之后,小A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教研成果一项接着一项。
直到后来,领导找到她,和她说,你是这么多年来,入校一年内,新人中唯一一个有教研成果的,想想看来,真是捡了块宝!
小A这一听,哟呵,这是要升职加薪,走上巅峰的节奏。
而在这场“攀比”中,除了小A自己,其他6个人依旧平平,按部就班。
可以说,完胜,很优秀。
第三种:“你的领导”。
事情没有出乎小A的意料,她不仅提前转正,而且底薪比之前面试的时候,更是有了一个很可观的提升。可在这个时候,小A却在考虑,辞职。
小A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很礼貌的问了她原因。
小A说,我那会看了一个电视剧,叫《北京女子图鉴》,里面女主角面试的时候说,她觉得公司也是一所大学。当你在一群人中备选出来,被自己的领导升职加薪的时候,就说明他对你的能力已经肯定,你已经做的很好,没有什么可以再学习的,可以毕业了。那么寻找下一个更高学府,是势在必行的事。
我现在的感觉就是这样。
而小A的那个朋友,只是很平静的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和你的领导,差了多少?
小A觉得这个问题很是滑稽,她说,先不论领导的年纪,以及工作经验和能力,自己20几岁刚刚工作,要是比领导做的还好,那他们岂不是白活了这么多年?你想想,你干了十年的事情,被别人一两年做到了,那得多难受,不可能不可能。
朋友接下来的一句话,完完全全堵住了小A的嘴。
他说。
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是优秀。而超越了你的上一层,那才叫卓越。这世界上不缺少优秀的人,缺的是卓越的人。
安总,你看,这三种人,我控制不住的让自己去攀比第一种和第二种。可偏偏最重要的第三种,我看不见。
这确实是实话。平视是我们最舒适的状态,我们经常会低头俯视,或是转头看看脚下,身后。可仰起头,踮起脚的姿态,却坚持不了多久。
临走前,小A拉着我的手,一脸“阿姨婶子”相的和我说,安总,在学校大家都说,职场恐怖之处在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当时怎么就信了呢?太年轻,太年轻,现在看看,说这些话的人,十年如一日,还真没什么变化。估计心思都放在那上面去了。安总啊,你可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
说的也是,也希望朋友圈的各位感刚刚结束大学生活的各位大佬们,历尽千帆,归来,不再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