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9835/9a1e8acb093c4fbf.jpg)
晚归时,本是半阴半晴的天气突然放晴了,依旧是热辣辣的光照热情如火的天气,而我就在这样的天气下走在归家的路上。路过立交桥爬台阶,捕捉了一串五叶地绵的图片,绿绿的,拖着长长的藤,每一片叶子都呈整装待发的样子,盈盈的绿意养眼养心,也令人心情尤其的好。
就是在描写这一处景色时,想到了今天日更的话题“写作零度”,这也不是自创的提法,是在听史铁生《想念地坛》时,在文中提到的。
我在想,可能作者当时将状态比喻成写作零度,应该是要进入一种全身性的,全新的写作模式,那种感觉是经过了身心的重创修复过,经过长时间的苦闷,经过母亲离世后的极端的内疚和苦楚后,想做点什么,或写点什么,那种预备全身性投入的一种状态。
那么,有那么一瞬,自己也想以这样一种方式切入,无论是生活还是写字,好像沉淀了几年,就这样漫无目的写着,想着,倒是明显在思路方面条理了,文思也有所长进,甚至在措词上,修饰上都有了进步,但是如果要纠的话,在深度上还是有所缺陷,那么这个深度应该如何挖,又如何开始呢,其实还在思考中。
好像近一两年,自己有意识地想沉淀些东西,比如有意识地入写作的团队,有意识地跟进一个组织,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习别人的长处,通过一些活动梳理总结拓展思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是积极的,还有一个长进就是读一些史书,或者与史有关的书籍,通过书中的人物故事,为写字引经据典做准备,其实也是拓宽知识点和知识面的用处。
到如今断断续续,中国通史关于文学方面算是浅学了,而且重点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的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了搜集整理,也通过这样的活动慢慢对历史感兴趣了,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当地的有历史典故的景点,通过观看听,不懂地再搜再读,渐渐地将这些历史汇成了网格,感觉精神充实了,知识丰盈了,视野扩大了,心境也宽了,方方面面,每一次新的发现都感觉是一个新的起点。
可能,就当下来说,真的要进入作家所讲的那种写作零度还有点距离,但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积累,坚持不懈的用自己的方式校正生活的状态,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到了这样一个切入点上,那时就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也心平气和地进入一种境界,我想只要这样的高光时刻,才能算得上终于站在写作零度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