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妈Phoebe
原创摄影作品来自:温州 蒋义昕手机拍摄
家长被老师点名时,一定要做这件事!强强妈妈叹气到:“这么挣扎才度过小学一年级,放暑假总算可以暂时喘口气。”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强强妈妈经历了无所谓、偶尔紧张,到六神无主、惊慌失措,最后折腾得精疲力竭。因为从孩子上小学后,几乎每周要被各科老师轮流点名,还时不时因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到处道歉赔礼。虽然经历过大折磨后,总能平安几日,可是过去的一年级,真的让强强妈妈心压大石,左右为难,感觉自己进退两难。如同一个深渊,越陷越深,但怎么都爬不出来。一年下来,工作也辞了,孩子也没教好,夫妻也吵了不少架,孩子却依旧我行我素,没有改进。
很多人不解,不就是上个小学,有那么夸张吗?强强妈妈说:“我觉得自己很失败,都开始怀疑人生!”
被老师点名真的有那么严重和夸张吗?被点名是怎样一种感觉?
孩子上一年级,本是家里最开心的一件事,而且孩子在当地上了一所向往的小学。可是不到一周,就出状况。强强妈妈说,那天她在上班,完全没有任何征兆,突然老师发来一条微信:“强强今天上课不断地制造噪音,老师不得不中断上课,他的行为影响同学上课。回家一定好好跟孩子说说,以后上课不要这样做。” 强强妈妈说:“收到老师消息时,虽然对孩子有些失望。但心里想还好,老师在这么多学生中,能留意自己的孩子,是为了孩子好。” 那天请假去学校接孩子,接到孩子,就迫不及待地问:“你为什么不好好上课?搞那么多噪音做什么!”也许是孩子被我的紧迫和气势吓到了,眼泪一崩而出……我问他什么都不说,一路都闷着。本来,我也不觉得这个事情有多么严重,也跟孩子讲,老师是为你好,怎么能影响别人。可是他倔强地哭,什么都不说,让我生气。最后我还打了他,好让他长点记性。现在想想,我气的不是他上课,而是你问他,他不说;打了他才说,明天不会了。气得我连晚饭都没有吃。
第二天,差不多的时间,我又接到老师的信息:“强强妈妈,强强今天上课打了同学,现在你来学校一下。”我心里是蒙的,不是说改了,怎么又打人。孩子平时不打人。……
到了学校,又是感谢老师,又是给老师道歉;安慰被打的孩子,给孩子家长赔礼,好在伤势不重。而我的孩子在那里,强词夺理,是同学先抢他东西。我说:“人家抢东西,也不应该打人!打人就是不对!”唉,孩子打死也不道歉。
就这样,我一周去好几次学校,现在我把工作也辞了,随时等着去学校协调事情,随时都是紧绷着,生怕发生什么严重的事情。因为孩子的事情,跟孩子爸爸吵了不少架,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孩子还是不改,还越来越严重,现在还有人建议说孩子有多动症,要去看心理医生……
强强妈妈经历的过程,或许与许多刚上一年级孩子的级妈妈们的遭遇,不尽相同。强强妈妈不断地问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这里老师、家长、孩子的三角关系中,非常敏感而脆弱。虽然都有同一个目标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不处理好,哪里都不是人?
家长站在老师这边:孩子很孤独,发现身边的大人都不信任自己,对自己都不好,我恨这些大人。老师的信息,看起来很清晰,其实内容很“暧昧(就是不清不楚的沟通方式)”因为没有具体说,怎么跟孩子谈,这里真的有太多艺术。也是最“暧昧”的部分,让家长自己猜。父母这个职业很特别,只要孩子一出生就上岗,几乎没有岗前培训。太多家长没有受过专业的父母教养方式的训练,甚至很多都来不及看一本系统的育儿书。期待贝妈新书早一日上市,大家可以系统地掌握这套科学育儿的方法。
所以能想到的就是讲道理、骂,打……传统的方法。这样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孩子症状加重也是必然。
站在孩子这边:家长没有回家好好的跟孩子聊,孩子会不会有恃无恐,以后无法无天?那么老师又会怎么看待自己,看待自己家的孩子?稍微不留神,这里好几个关系都得不偿失!
我们这里暂时不谈老师,因为老师是作为家长无法掌控的,如今的教育制度,家长选择学校,选择老师,有太多的限制。学校不是随便换,老师也不是随意换。
作为家长要做什么事情呢?或者说,家长也许只能做这件事!
1、父母要重构自己的思维:作为家长要有第三种选择的思维。这里不是只有两种解决方案:要么站在孩子这边,要么站在老师这边。这是我们人性思维局限性所在。总觉得自己进入一个死胡同,要么这样,要么那样!选边站的背后,都是伤害!如果你觉得你只有两种方法,怎么选都是伤害,只是伤害轻重程度不同。俗语说:“两其相害取其轻”,其实我们还有“两全其美”的思路。家长处理这件事要有弹性。这件事不是只有“选边站”,也不会“只有对错”!我的家长课堂很多工具都启发父母们的思维,不掉入思维局限的坑。这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不如说是育儿的思路,我暂且叫做“第三种育儿”。
2、父母要重构育儿的角度:家长要接得住来自学校的压力,孩子的成长永远大于事情本身的对错。我也是一个家长,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自己工作的压力很大,所以到学校老师一点名,我就开始慌。这一慌,就把注意力放在:我要立刻纠正孩子的行为,绝对不可以再发生。因为着急,我们直接提要求,或者我们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知道,只要你问了这个“为什么”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并且离真相越来越远。如同上面的案例,孩子给你的大多是借口,而非事情发生的过程。家长不就跟老师一模一样,老师喊家长怎样就怎样,父母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智慧。当我们不慌时,更能想出办法。
从这个角度,家长的眼光要长远,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孩子从这件事会成长什么?孩子会学习到怎样的属于自己宝贵的人生阅历?
3、父母要重构框架(系统地学习家长课堂,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无条件正向引导孩子自己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首先,孩子在学校里做的事情,一般放学回家,看孩子的脸就会知道。
——宝贝,看着你似乎有些难受,发生什么事情,你愿意跟妈妈讲讲吗?(妈妈注意倾听就好,一定要让孩子讲完,不可打断。)
如果,孩子完全忘记了可以这么问:
——宝贝,妈妈今天有接到老师的信息,上课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事情,你愿意跟妈妈讲讲?
——你愿意跟妈妈讲,妈妈很感谢你。当时你做了什么?别的同学做了什么?老师怎么说的?(这几个问题,别问得太快,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可等待孩子。也允许孩子不说。)
——等孩子讲完后问:“这个过程中你这么做,一定有你的理由,你愿意告诉我,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你怎么想老师的?你又怎么想同学的?你自己又是怎么想的?
——你现在有什么新的计划?你明天想跟老师说什么?
——你明天准备怎么做?
——你需要妈妈协助你做些什么?
……
最后,鼓励孩子。你自己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是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路,妈妈是孩子人生阅历学习的教练、指导者,更是鼓励孩子迈出自己一小步的人。孩子本身是有纠错能力的,之所以孩子会越来越不好管,大多父母一开始就没有这么做。而是给予很多指责、惩罚、打击……孩子自然就会找借口、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亲子关系中,作为父母怎么听很重要,怎么说也很重要。亲子教育更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生活的智慧。
教会孩子在困难中成长——对人生是一个恩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