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云之前曾说自己对钱没有兴趣,最近在浙商大会上又说:“一个月挣一二十个亿很难受”。
这样的“豪言壮语”如当年王健林的小目标“先赚他一个亿”,吓坏了众多小伙伴。
马云的这一句话,言下之意就是:一个人就算赚再多钱,过得也不一定幸福。
这刷新了许多人的三观,大家常识性的认为:有钱就能拥有一切,也可以得到幸福。
现在首富告诉我们有钱不一定幸福,那么就有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到底怎么样才能得到幸福?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幸福的定义: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
李嘉诚的手表是1000港币的西铁城表,戴了十多年,眼镜也用了10年以上,曾因为度数增加换过镜片,却没有更换镜框;
扎克伯格身价几百亿美金,却常年只穿一件普通T恤和牛仔裤,开便宜的本田小车,常去麦当劳就餐。
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用了27年;华为任正非一间总统套房十几人打地铺;
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新希望集团刘永好理发5块钱1次;
“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五次用;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
这些有钱人,为什么这么抠门?
因为他们知道,幸福的生活不需要单纯用金钱来堆砌。
这让我们普通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没钱,一样可以获得幸福生活。
幸福就如狗尾巴,只是转圈,永远捉不到,我们需要方法。
2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尼尔.帕斯理查被称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他写了一本书《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
在书中,他教大家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幸福。
这本书持续140周位居国际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并获《纽约时报》国际最高荣誉奖。
“突然收到陌生人的微笑,看见老人手牵着手;在屋里听雨的声音;
长途旅行后回到你自己的床上;踩在人行道嘎吱作响的干草上;
猜对了那扇门是应该推还是拉;随手翻开书就是你想找的那一页;
只有你一人漫步沙滩的珍惜时刻……”
看到这些,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这种美好的时刻每个人都经历过。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事实上,美好的事情一直都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而已。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生活,幸福就无处不在。
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真的是一件无比美妙而温暖的事情,让人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王阳明曾说:“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3
内心欲望越少越容易幸福
许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太多,但获得的太少,中间的巨大落差导致对生活产生焦虑和迷茫。
学着将内心对欲望的执着渐渐放下,其实一个人的生活,需要的东西很少。
1845年,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带了些简单工具,离开人群,
来到瓦尔登湖建了一座小木屋,从此开始了长达2年2个月零2天的独居生活。
在湖边,梭罗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下了名作《瓦尔登湖》。
书中写到: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一个人,不沉迷于权贵,亲近自然,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当你放下得越多,反而越富有,因为你得到了更珍贵的东西——幸福感。
每个人天生都具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是一不小心就被越来越膨胀的物欲遮盖住了。
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摒除多余的欲望,发现那个真我的存在。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厉害的雕塑大师,他在1504年完成的作品《大卫》展出后,震惊整个欧洲。
有记者问米开朗基罗:“您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的巨作的?”
他答道:"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
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大卫就诞生了。"
这个故事道出了获得幸福的精髓,即凿去多余的石块,摆脱限制和过多的欲望。
正如梭罗所说:"减法比加法更能使灵魂成长"。
4
拥有面对苦难而不自弃的信念
郑念,原名姚念媛,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名媛,家世显赫,生活考究。
1966年,文革开始,郑念被红卫兵以“英国间谍”的名义收入监狱,抄家并没收了所有的财产。
在此期间,郑念遭到轮番审讯、精神虐待甚至是拷打逼供,被迫去承认一些莫须有的罪名。
大部分的囚徒都在万念俱灰之下自暴自弃,而郑念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依然要活得优雅从容。
没有阳光,就去享受风雨的清凉;没有鲜花,就去感受泥土的芬芳。
狱中,郑念依然坚持打扫囚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清理身体。
她还借来针线将毛巾缝制成马桶垫;
给贮存水用的脸盆做盖子防灰尘……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看守员嫌其麻烦,她就拿出毛主席的“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耻辱”怼回去。
生活再难,她依然在阴霾中尽心找寻温暖,在暗夜中尽力探求光明。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我们时常经历起伏不定。在顺境中感知幸福很容易,但在逆境里,我们也得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要放弃自己。
5
不攀比,做自己就好
美学大师蒋勋有次和一群朋友闲聊。
有人说喜欢阿玛尼,有人说喜欢香奈儿……问蒋勋:“你喜欢什么品牌?”
蒋勋说:“我喜欢纯棉、纯麻,因为我觉得它们很温暖,材料本身有触觉上的记忆,排汗吸汗的过程也非常舒服。
名牌不适合我,因为我喜欢自在。”
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是一种能力。
许多人习惯随大流,而不是询句自己的内心,沉溺于处处地攀比。
但无论你爬得多高,总有人在你前面,世界首富不也经常轮番换么。
你越比,最后除了烦恼,什么也得不到。
看到别人开豪车,自己也要开;
看到别人住好房,自己也要买;
看到别人的孩子上了贵族学校,买了几百万的学区房,于是自己也要把孩子送进去,也要买学区房。
就是要和别人比个高低。如果比不了,就会生出许多的不甘甚至怨恨,何苦呢?
知乎上有个提问:你最快乐幸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点赞最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高一那年的体育课,女孩们三两成群坐在操场边聊天,或手挽手压操场,
男孩们在球场打着篮球,或嬉笑追逐打闹,女孩们看到他们出洋相也会开心的一笑。
那天温度刚好,不冷不热,柳树冒出嫩芽,地上长出细草,风里全是泥土的芬芳。
校园广播里播放着《栀子花开》,歌声传遍整个校园,夕阳金色的余晖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我躺在台阶上,看着这一切,
这就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每当面对生命中最黑暗最痛苦的日子时,
我都会想起那节体育课的时光,那阳光穿越数年依旧能照到我的心里。
简简单单的生活,不放弃对美的追求,细心观察周围的美好,
这些就是幸福的源泉,可与金钱多寡有关呢?
到最后,你会发现,不功利的人生,才是最幸福快乐的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