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历史专题精选每天写1000字
三十多年间,曹操司与马懿先后九锡,是历史循环还是现实报应?

三十多年间,曹操司与马懿先后九锡,是历史循环还是现实报应?

作者: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 来源:发表于2019-08-25 12:02 被阅读5次

作者:史遇春

关于历史,有一种理论,叫做历史循环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的。

在中国,战国末期,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曾提出“五德终始”说,他用当时流行的“五行”来解释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换;并认为历史是“五德”相继更替、周而复始的循环。

在国外,意大利哲学家维科(Giambattista

Vico,公元1668年~公元1744年)认为,历史的变化经过三个阶段,即: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凡人时代。神的时代是原始时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英雄时代是贵族统治的时代,是人类的青年时期;凡人统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人类的成年时期。凡人时代是历史发展的顶峰,历史变化经历了这个阶段以后,就会重新回复到原始时代,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简单的历史循环论具体化之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事件循环,一种是人物循环。

所谓事件循环,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较晚的历史时期会出现与较早历史时期极其相似的事件,仿佛是以往事件的回放或重演。

所谓人物循环,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会出现历史轨迹、性格、事功等极其相似的人物,即普通所谓的某人转世。

历史循环论具体化之后,所出现的“事件回放”与“人物转世”,很容易和民间的“因果报应”论联系在一起。于是,将历史具体到人物之后,真实出现的善善相因、恶恶相循,又被俗化为“历史报应论”。

历史循环论和历史报应论有其缺陷,当然,也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这里,不讨论学理问题,仅就历史中的一个点,来说一说具体事件和人物。

至于这事件和这人物所展现的是所谓的历史循环还是现实报应、或者是别的什么,就留给聪明的读者去思考了。

这话,还需要从曹操说起。

汉灵帝(刘宏)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被荐举为孝廉,进入京都洛阳,成了郎官。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合军进击颍川黄巾军,大获全胜,斩首数万级。随之,曹操被升迁为济南相。

汉献帝(刘协)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迁都许县。本年十一月,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代行车骑将军之职事;曹操遂总览大权,百官听其号令。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董承升任车骑将军,并得以成立府署,选置僚属。自定都许昌,大汉朝廷的实权为曹操掌控。为践行权力,董承声称已领受汉献帝密诏,并借此联合刘备,诛杀曹操,但刘备并无行动。随后,董承又拉拢了偏将军王子服;并说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都是自己心腹,可以一起举事;于是,双方定下密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初九日,董承等密谋诛杀曹操的事情泄露,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以及董承之女董贵人皆为曹操所杀。当时,汉献帝以董贵人怀有身孕,数次请求曹操,但仍没能保住董贵人的性命。

董承事败之后,汉献帝的伏皇后便心怀恐惧。

于是,伏皇后给父亲屯骑校尉伏完写信,讲述曹操残酷逼迫皇室的凶相,请其父秘密定计铲除曹操;其父迟迟不敢动手。建安十四年(公元210年),伏完去世,其子伏典继嗣。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这里所谓的“九锡”,原为帝王专用的九种器物,后或赐予勋贵权臣,以示尊礼。锡,通“赐”。“九锡”的品类,据《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百人,七曰铁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此皆天子制度。”其说出于纬书《礼·含文嘉》。

到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伏皇后请求其父铲除曹操的秘密泄露。曹操为之大怒,逼迫汉献帝废去伏皇后,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手,统兵入宫逮拿伏皇后。伏皇后紧闭门户,藏匿在夹壁之中,结果,还是被华歆伸手牵出。此时,汉献帝在外殿,郗虑就坐在他身旁。伏皇后披发赤脚徒步而行,哭着经过汉献帝的面前,并告别说:陛下就不能再救救我吗?汉献帝回答道:寡人都不知自己的性命能延续到何时。于是,曹操将伏皇后下于掖庭暴室,幽禁至去世(《曹瞒传》称,伏皇后被当场被杀);伏皇后所生的两位皇子,也被以毒酒毒杀;同时,伏氏宗族有百余人被处死;伏皇后之母等十九人被流放至涿郡。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让汉献帝立其女曹节为皇后。此前,也就是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将其三个亲生女曹宪、曹节、曹华一同送给汉献帝为后宫,其中年幼者暂留封国,待适龄再送宫中。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封邑三万户,其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此时,曹操名为汉臣,实已等同于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其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

其时,除旧布新、建立新朝的各种迹象已经十分明显。曹氏部属也想着弹冠相庆,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臣子逼迫汉献帝效仿所谓的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曹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汉献帝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本年十一月,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其在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曹丕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司马懿为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免司马懿督军之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伐吴,临江观兵。司马懿奉命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转为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病重。临终时,曹丕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

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得知曹丕去世,八月,出兵攻魏。他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司马懿击退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司马懿被升任为骠骑将军。

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三月六日,山阳公刘协病逝,曹叡素服致哀,并派特使参加其葬礼。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叡病重,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待司马懿入宫,曹睿拉着他的手,嘱咐他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司马懿恸哭,连连磕头;当天,曹睿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年仅36岁。

齐王曹芳继位,年仅8岁。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便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

朝臣们认为以前的大司马多死于任上,不吉,于是,朝廷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司马懿的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

司马懿韬光养晦,极力拒绝,不让子弟为官。

魏齐王正始元年(240年)正月,曹芳称许司马懿,又增加其封邑。

曹芳在位时,经司马懿上奏,朝廷全部罢除大修宫室的力役,节用务农,国力大增,各国来朝。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其间,司马懿在洛阳,入永宁宫,向素来与曹爽不睦的郭太后上奏,称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司马懿遂称奉太后意,上奏天子,请旨罢废曹爽,并与蒋济等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接着,司马懿任命司徒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事,接管曹爽的职权;王观行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禁军。曹爽接到弹劾表后,一时惊慌失措,不敢告知曹芳,始终犹豫未决。

后来,曹爽想了一夜,认为司马懿不过是欲令其兄弟放弃兵权,于是,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

曹爽兄弟被免职后,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台,命人日夜监视。曹爽兄弟不安心,声称食物不足,向司马懿要求食物;司马懿命人送来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兴,还以为司马懿不会赶尽杀绝。不久之后,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之下,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于是,曹爽兄弟与其亲信党羽都被捕,正月初十日,他们与其三族一起被司马懿屠灭。

魏齐王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司马懿固辞不受。十二月,诏命,加司马懿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司马懿又固辞九锡。

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刘汉朝廷加九锡,至此,不过就36年时间,司马懿再被曹魏朝廷加九锡。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春,曹芳命司马懿在洛阳立庙。

司马懿久病,不任朝请,每遇大事,天子都要亲自到他府中去征询意见。

司马懿诛灭曹爽,导致曾为曹爽笼络、先后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空的王凌心生不满,他与侄子令狐愚图谋废黜曹芳,立楚王曹彪为皇帝。王凌还未行动,令狐愚便死亡。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73岁。当年九月,司马懿被葬于河阴首阳山,谥文贞,追封相国、郡公;其弟司马孚按其遗愿,辞让郡公和殊礼,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

司马懿去世后,其长子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司马师被升为大将军。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废除司马师,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但计划泄露,李丰、夏侯玄、张缉三人被司马师诛杀,夷灭三族;并废黜张缉之女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

此事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诛杀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以及董承之女董贵人等人为时54年。

此事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处理伏皇后一系为时整整40年。

同年,司马师对曹芳有所猜疑,废曹芳为齐王。

司马师原本打算立彭城王曹据为帝,但郭太后要求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于是,司马师派使者迎立曹髦到洛阳登基,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继续掌握大权。

曹髦之立,司马昭参与谋划定策,遂被晋封为高都侯,增加封邑二千户。

当初,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二十八日,司马师痛死于许昌,终年48岁。二月,曹髦素服临吊,谥忠武。

司马师死后,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司马昭用傅嘏及钟会的计谋,自己率军回京。

到洛阳后,晋司马昭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履上殿,司马昭辞让不受。

魏高贵乡公甘露五年(260年),曹髦被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曹叡之祀,是为魏元帝。

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三月,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加九锡,至此,仅51年,司马昭又加九锡;距离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加九锡,才15年而已。

魏元帝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马昭受封晋王,追尊司马师为晋景王。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中风猝死,葬于崇阳陵。九月,司马昭被谥为文王。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其父的相国职位与晋王爵位。

本年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代魏称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掌控朝政,传至其子曹丕,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取汉而代之,也就是父子两代折磨汉献帝一人,用时24年。

自曹操实际掌权,曹氏父子共历汉室一帝。

从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独自掌控朝政,传其子司马师,再传至司马昭,又传至司马炎,至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取魏而代之,共祖孙三代,废曹芳、杀曹髦、代曹奂,四人折磨魏帝三人,用时16年。

自司马懿实际掌权,司马氏父子前后历魏室五帝。

最后,补充一点:

因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都接受过“九锡”;后来宋,齐,梁,陈四朝至隋唐两朝的开国皇帝都受过“九锡”,于是,“九锡”就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全文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多年间,曹操司与马懿先后九锡,是历史循环还是现实报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sh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