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去省电大参加了一个教师培训,期间有一位向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的育儿小故事,印象非常深刻。
女儿叫妞妞,上小学,学习、纪律、品德等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是有一样,上课从不爱举手发言。每次家长会上班主任都会重复着相同的评价,向老师也很苦恼。
“妞妞,上课老师提问时要积极发言哟。”向老师谆谆教导,效果几乎没有。
有一次,向老师和女儿一起逛超市时看到了一个精致的小黑板。母女两个一下子就相中了,兴致勃勃地提回家。正好妞妞的爸爸刚下班,于是向老师就在家里扮演起了小学老师,爸爸和妞妞抢着举手发言,一家三口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再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对妞妞的评价变了,说妞妞突然之间就爱举手了,发言很积极。期末的时候妞妞还得了五朵小红花。
向老师也没有想到。后来她反思总结了这件事。那就是一开始的说教几乎没有用,买了小黑板后,给妞妞设置了一个情境,效果就很好。这就是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讲究“真”,给孩子一个模拟的情境,尽量做到真实,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如果能提供真实的情境会更好。
情境教育讲究“美”,能给孩子审美的愉悦。
情境教育讲究“情”,让真情伴随孩子左右。
情境教育讲究“悟”,让孩子自己感悟,而不是家长的灌输。
女儿上课不爱举手发言怎么办?教师妈妈无意间一招搞定现在,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情境教育,比如感恩教育。有的学校设计让孩子们在肚子上绑一个大沙包或其它重物上学一天。一天的不便,孩子们苦不堪言,妈妈却要小心翼翼地怀胎十月,还要伴随着各种妊娠反应。
我有一个朋友,老是抱怨孩子不爱读书。我问:孩子放学后,你们两口子在干什么?一个在打游戏,一个在玩手机。要想让孩子爱读书,何不给他设置一个读书的情境?把电视移出客厅,把客厅或孩子的卧室布置成书房;经常带孩子逛逛图书大世界,好书任孩子挑,家长不限制;孩子放学后,家长在读书。在这样的情境熏陶下,孩子会改变的。要想改变孩子,需先改变自己,自己都不愿改变,只要求孩子,效果甚微。
在新乡一中听讲座时,北京的一位名师有一条家规,那就是全家人必须读书,包括岳父、岳母。他给我们播放了家里人读书的画面,自然他的女儿也是痴迷于读书的。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写作业不专心,坐不住。有一位聪明的爷爷是这样做的,只要孙子写作业,爷爷就在孙子对面认认真真地练毛笔字。爷爷专注的气场,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无声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感染下,孙子慢慢变得安静、认真了。
有些孩子不爱刷牙,家长什么也别说,带他参观一下牙科……
说了这么多,相信聪明的家长一定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