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微语录之 41傻大舅
年轻时的邢夫人或者是个小家碧玉,因此知道家财要靠勤俭节约才能聚来,如果她嫁给同样小康水平的人家,那么邢夫人在婆家一定会是个理家能手,但阴差阳错,她嫁给了侯门贾家,成了贾赦的夫人,但婆婆弟媳和儿媳妇这些天天和她朝夕相处的人却都来自不同的王公贵族之家,她们讲得不是如何勤俭,而是如何排场,如何有面子,如何吃喝玩乐,这自然不是邢夫人所擅长的,邢夫人不由得就会自惭自愧吧。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邢夫人的娘家兄弟不但不能支持她,反而都来靠她吃饭。
先是邢夫人的兄长邢忠,在南京赁了十年蟠香寺的房子,终于还是没有过上好日子,于是带着女儿来到金陵,指望邢夫人给他家治房子办盘缠,邢夫人推脱不了,只好暗中让刑岫烟省出一两银子给她父母用度;后是邢夫人的弟弟刑德全,又来和邢夫人争论当初的家私问题,并且是三天两头的和邢夫人赌气,这邢夫人如何招架的住?
——且先看这刑德全,三四十岁,貌似一直没有结婚,玩钱赌博之人都唤“傻大舅”,他傻在何处?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
首先,缺心眼。傻大舅待人没有二心,无论对方是贵是贱。这样的心思貌似贾宝玉也有,譬如,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弟弟怕他,他身上的东西可以被小厮一抢而光,他放话出来说,将来服侍他的丫头都要放出去等等,可是我们并不觉得贾宝玉傻,而是觉得他有朴素的
“民主”意识,那为什么放到傻大舅身上就成了傻了?只看他做的最典型的一件事:某一日,因为赌输了,两个娈童就不曾象以前那样巴结趋奉他,他动气了,经过众人的调停,他才原谅了两个娈童。大家都知道做娈童的有自己的行当规矩,只看钱,只图势,傻大舅竟然不知道,偏偏还胡乱吃醋,这怎么不让人说傻呢?同样的心思,要看心理亮堂不亮堂。贾宝玉知道长幼有序的礼数,只是不愿意遵守,知道主仆界限分明,但偏偏纵容他们给她们自由,这便是心里亮堂了;到了傻大舅这里,人人都知道的规矩,他偏偏陷在哪里认真吃干醋,这便是心里不亮堂了,那些人岂有不说他傻的?另外,傻大舅一切喜怒哀乐都形之于脸,发之于言,并不懂得掩藏心事,如何不叫人说傻?如果他在输牌之后并不计较,仍然谈笑自若,那么谁人还会说他傻?就像那贾雨村虽然被贬官,但是面上仍然嬉笑自若,丝毫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失意,这便是有心眼的表现了。
其次,烂使钱。同样烂使银钱,为什么薛蟠就不落一个
“傻”字,那是因为人家有钱,随便花,花不完。傻大舅就不行,傻大舅没有正当的职业,家私又都被大姐带到婆家,应该没有多少钱用,但是,就是这样,一旦有了钱——大约是千辛万苦从大姐手里讨得仨瓜俩枣,手中却很散漫,竟也想学人家薛蟠那样,岂不被人笑话?刘姥姥都说了,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傻大舅是无论如何都不明白这个理的。
第三,说家丑。喜欢吃酒的人很多,但是吃完之后,爱交代自己家丑的可能没有几个。傻大舅因为十分怨恨邢夫人带走邢家家私,于是,就借着酒醉,一并把邢夫人在娘家的作为都抖落出来,连贾珍都听了觉得不雅,何况其他人呢?
傻大舅是天生的享受主义者,他觉得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尽情地吃酒,赌牌,玩娈童,逛妓院,但是很可惜,他没有享受这些快乐的本钱,为了能得到钱,他不断的找曾经拿走邢家家私的大姐,经常和大姐赌气,或者事情就演变成这样
——赌气一次,大姐就给一点。可能他也渐渐的适应了这个程序却生出了无限的怨恨,他对贾珍说“若提起钱势二字,连骨肉都不认了”,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或者,傻大舅也并不是十分的傻了。
为人做事,要么就十分傻气,譬如,贾府跟前的傻大姐,捡到一个绣春囊都高兴得不行,自言自语说,莫非是两个妖精在打架?典型的儿童思维,这样大家只觉得她可爱;要么就十分明白,譬如那袭人,譬如那王熙凤。怕就怕这不十分傻的人。你说他明白,他偏十分傻气,你说他傻气,他偏又明白一点,譬如那赵姨娘,她十分明白如果贾宝玉死了,这份家私(又是因为家私)就成了贾环的了,于是,她上窜下跳,极尽陷害之能事,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倒在贾府落了一个
“着三不着两”的评价,连自己的亲女儿(也是自己的亲人)都说不过是她不过有些些阴微卑贱的见识罢了,自始至终,赵姨娘能得到了什么呢?
傻大舅一不能象贾雨村那样自己立起来,去适应社会的游戏规则,并且逐渐掌握游戏规则捞到好处;二不能如傻大姐般那样,被主子认为傻的可爱。又傻又不傻的一个享乐主义者,谁贪上这么一个弟弟,谁头疼。
红楼微语录之 42倪二:远亲不如近邻
日本核泄漏那几天,中国老百姓间发生了一件现在看起来特好笑的事
——抢盐。话说,在我们老家,有这样一件事,真实的事,邻居甲知道消息快,开车上街一口气要干净了某超市的六大袋盐,邻居乙得到消息晚,上街去买,各超市早已空空,偏偏盐罐子里的盐只剩一个底,想起和邻居甲平日交情不错,于是,就跑到邻居甲家中,要买两小袋,两小袋对于六大袋来说真的微乎其微,但是,甲拒绝了,乙怏怏而归。抢盐风波两三日内过去了,但两家因为此事件不再有任何来往,不久,甲家失火,全村人围观却没有一个人上去帮忙。街坊是什么,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一些人,有时重要到好像你呼吸的空气,如果得罪了其中一些人,引起公愤,注定会变成孤家寡人。曾国蕃,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精神偶像,当初也曾附诗叫家人不要和邻居争地界。中学写作文,曾用此做例子证明“人要学会宽容”这个观点,现在看这件轶事,却觉得和宽容没有多大关系,这样做其实是精通人情世态者的必然选择。 邻里关系如何相处,确实是一门学问。倪二,一个市井泼皮,却也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他的手法也值得我们说到说道。
倪二
“专放重利债,在赌场吃闲钱,专管打降吃酒”,按说,在社会底层从事这样的职业,应该十分势利,极度凶恶,但众人给他的评价却是:虽然是个泼皮无赖,但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想来,倪二虽然靠放高利贷,赌场吃闲钱为生,但是懂得不把事做绝,赚钱之余,能帮则帮,能助则助,盘活关系,事情做起来就更加顺风顺水。不象开个小店的卜世仁,死守着那点货物赚小钱,殊不知,如果贾芸事业成功,来照顾一下他的买卖,不是马上就可以发财?但人和人不一样,我们且来看倪二的义举因谁而使?这不,眼前就有个现成例子。
贾芸因为没借到钱,心中郁闷,低头回家时,不想一头撞在倪二身上。倪二此时刚从欠钱人家索了利钱回来,又吃了酒,心情不错,可有人撞了他,这可了不得,他当即就骂
“臊你娘的!瞎了眼睛,碰起我来了。”又揪住贾芸,抡拳就要打。可当他看到撞他的人是紧邻贾芸,就趔趄着笑了:“原来是贾二爷,我该死,我该死。这会子往哪里去?”不仅先前气焰全消,一个劲的赔礼道歉,还殷勤询问贾芸要往哪里去,这便是心眼活泛人的表现。当听到贾芸说苦恼事,倪二表现的义愤填膺:“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当即拿出十五两三钱的银子,让倪二尽管拿去用,并且声称决不要一分利钱。这便是倪二的义举了。倪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义举?两个原因:一、倪二的职业决定他如此。如果不讲一个“义”字,很难在街面上混下去。我们老家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媒公,整天十里八乡的转悠,说成一对男方负责出钱两千,到结婚的时候,还要把他请**坐首席。但自家院里孩子的婚事都是白搭桥,他说,自家人也要钱,我还想不想在这个街面上混了?大约这是谁都懂得人情,何况靠拳头出来混的倪二,没有一点民意支持怎么敢?二、贾芸的个性决定他如此。贾芸是谁?侯门贾府的家族成员,尽管很落魄,但大小也是爷,这样的身份让倪二高看一步。看倪二的原话:“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教他人离家散!”这话说的狠,但如果以为倪二是因为贾芸的清贵身份才撂下这个话,那就小看了倪二,据他平日观察,贾二爷并不依仗势力,称霸街坊,且小小年纪,颇有志气,倪二骨子里欣赏这样的年轻人,看他说的:“但只一件,你我做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来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份,也不知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这话说的真,倪二,其实老早就愿意结交帮助贾芸,只碍着身份不好来往。联系后文贾芸在贾宝玉落败时,和小红一起探监的侠义之举,这两个人还真是英雄惜英雄。想起这样一件事,我们老家老王头每日接送外孙女上下学,平日还好说,刮风下雨就显得辛苦了,恰巧另外一个年轻家长用车接送自己的孩子,看到老王头这样,自然就说每天我替你接送,恰好同路。老王头感激不尽,遇到年轻家长有事不能接送孩子的时候,他就用电动三轮车把俩孩子接回家,管吃管住,就这样你来我往,老王头和那个年轻家长成了忘年交。彼此热情一些,自然就会走的更近。我妈和她的一个小学同学阴差阳错,三十年后竟成了邻居,这下好了,两个人又哭又笑,很快好的形影不离,有时候我姐姐和我做不到的事情,我那个姨妈就帮着做了。倪二和贾芸也是这样,两个骨子里都是精通世事的,又都是侠义心肠,怎么可能有一天不风云际会,彼此提携?
倪二办妥了贾芸的事,又叮嘱贾芸说:
“我还求你带个信与舍下,叫他们早些关门睡下,我不回家去了,倘或有要紧事儿,叫我们女儿明儿一早到马贩子王短腿家来找我。”这几句话粗看没什么,但细看去感觉很温暖,这不正是探春向往的小家子的天伦之乐吗?感觉上“泼皮”只是倪二穿在身上用来谋生的一套外套,回到家,倪二脱掉外套,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暴戾之气的好老公、好父亲。时下那些在家凶老婆孩子,在外胆小懦弱没有担当的男人,真应该好好的来学习一下倪二。当然我们今天要说的还是倪二是个好邻居,但正因为有好老公、好父亲做基础,倪二才是个远亲都赶不上的好邻居。贾芸遇到这样一个好邻居,才得以打捞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便是贾芸的福气了。
红楼微语录之 43红楼梦中的真与假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真做假时假亦真,无为有时有还无。这是红楼梦一书中非常有名的对联,它包含着辩证法,揭示事物的两面。它透露了多少人情世故,人生哲理。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了很多真与假的故事。曹家后来有过中兴,时间段应该在雍正末年到乾隆初年,我认为红楼梦是写实,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有历史上真实原型的。
作者坚持了生活的真实而产生的。比如贾赦作为荣国府袭爵的长子居然在府外面住,经济上也是独立于贾府,而荣国府全部所有居然是二儿子掌管。这个事情太不合理,曾经困惑我很久,怎么也想不通,后来看了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了解了曹公真实家事后,我才明白在贾赦和贾母的关系上曹公用了假言,生活中贾赦的原型根本不是贾母原型的儿子,贾政的原型曹頫才是李氏的儿子,这就有了小说中不合理处。如果曹公写红楼梦以创作为主,这个不合理的人物关系就不应该在书中存在,这种关系的存在就说明了曹公以写实为主,艺术加工为辅。
《红楼梦》的“真与假”问题是一个人们经常讨论的热门话题。“真与假”问题牵涉到的范围很广,比如,薛宝铁的“假”与林黛玉的“真”,《红楼梦》的社会真实与艺术真实,自叙传的是与非,作者的真伪问题等。我们看鲁迅先生在其杂文中对此问题的认识。一方面,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较的敢于写实的。”①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敢于实写”,也不等于排斥作者发挥一定的艺术想象,所作的必要的艺术虚构。在他看来,小说作者倘若以“一切所写为事实,靠事实来取得真实性”,顾虑一旦文学描写“与事实相左,那真实性也随即灭亡”,便从而使读者产生“幻灭之感”等等。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典型就是生活的浓缩。曹雪芹表现的真与假,在生活中有着普遍的意义。现在时兴认干亲。干闺女或者干儿子,在父母的带领下,拎着大大小小纸盒子装的礼品,到干妈,干妈家一番吃喝,一番亲热,一番客气,一番礼让。算是认了干亲。这之中就有着真假的问题。大凡世上的事,都有着两面性,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认干亲,本来是假的,又没有生又没有养,决不会是真的,但是,各和的好,有了真挚的情感,假的也就有了真的情感。
连口干妈,干爸地叫,但是,心里没有感情。双方照样冷若冰霜。
多少养父养母带养的子女如己出,后娘比亲娘还亲。也有很大子女十来个,争着不养活父母的笑柄。更有甚者,父母与子女闹到法庭上,对簿公堂。亲情一旦要用法律裁判,就没有一丁点人情味了。法官宣判,子女每月应付人民币若干,交给父母。否则,强制执行。呜呼,事情闹到这般地步,做父母的难心不难心,做子女的亏心不亏心。
红楼梦所写的就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红楼微语录之 44
曹雪芹为何写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作为红楼梦的开篇楔子呢?
曹雪芹在构思红楼梦的开篇楔子时,苦苦找不到突破口,无从下笔。一次,他来到了浙江省青田。见到了美轮美奂的青田石,听到了当地老人口口相传的青田石是女娲补天所遗,大受启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于是找到了红楼梦开篇的手法,欣喜若狂。立马开始着手写红楼梦的楔子,作者采用了青田流传的关于青田石是女娲补天所遗的神话传说,并在书中写了贾宝玉的形象,用甄宝玉作比。
红楼微语录之 45
刘姥姥为何飞红了脸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写到,刘姥姥由周瑞家的领着,到凤姐屋里,见到了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凤姐遣周瑞家的回王夫人,回来后转述王夫人的话,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刘姥姥还不好意思地遮掩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话说的何等的圆滑客气,但是,这句话后面的潜台词却很多,多少年都没有来往,穷的揭不开锅了,来告借的说什么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唯恐刘姥姥担心给凤姐说不管用,赶紧提醒道,没有什么说的便罢,若有说的,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此句侧有脂批,周妇系真心为老妪也,可谓得方便。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递眼色三字何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个念着故人情谊,显得有能耐会办事的仆妇形象跃然纸上。而刘姥姥老于世故,阅历丰富,如何不对周瑞家的说的话心知肚明,她的脸皮还嫩着呢,于是,未语先飞红了脸,内心犹豫迟疑,矛盾重重,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也,说吧,又不好意思,张不开嘴,俗语有张嘴容易合嘴难,一句求人的话说着容易,别人答应了,还能下台,倘若遭拒绝,那是何等的难看尴尬。刘姥姥是带着神圣的使命而来,女儿女婿家里正等米下锅呢,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来,也少不的说了。这句话一说,伏下文凤姐认为她不会说话,还受周瑞家的埋怨,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忍耻两字道出了求人者多少辛酸委屈,刘姥姥还没有历练到脸厚心黑手狠的厚黑境界。她虽然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妪,但见多识广,老于世故,人情练达,心地善良,豁达乐观,又质朴又机智。是具兰心剑胆,菩萨慈悲心肠的侠女。
作者在写凤姐见刘姥姥的过程中有三次穿插叙述,一是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平儿出去叫散了,写出作为荣国府当家人,不亚于一国总理,日理万机,何等繁忙,事情少说也有几百。二是遣周瑞家的回王夫人,及回来,二次咨询,和刘姥姥说话前问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转述道,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凤姐知道王夫人不见,肯定不是什么贵客,一定是算盘也打不出来的穷亲戚。待问明白了刘姥姥的目的后,又叫过周瑞家的问太太怎么说,王夫人说,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为一姓,偶然连了宗,当时他们来一回,却也没空了他,也不可简慢了他,叫二奶奶裁夺着就是了。这样凤姐心中有数,成竹在胸了,在心里已经权衡把握好了周济刘姥姥的规格和分寸。刘姥姥打的是和王家一家的旗号,这就可大可小了,是非常敏感的事,事牵王夫人,给的多了怕王夫人怪她不会持家过日子,给的少了,又唯恐慢待了王夫人的娘家客人。这才有凤姐两次询问周瑞家的举动。周济刘姥姥在王熙凤经办的荣国府事务中,可谓是芝麻粒般大的事,凤姐却谨小慎微,及时请示报告,这就是作下属的办事秘诀,明白了上司的意图,才能处理得妥当得体,一件小事却显示了凤姐老练精明,心思细密的办事人的才干。三是贾蓉来,见凤姐借玻璃炕屏,伏下了多少凤姐和贾蓉的暧昧情事。作者在叙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一波三折,文情变幻。前有引线刘姥姥女儿家穷,刘姥姥出主意到贾府借贷,差事落到刘姥姥身上,于是刘姥姥来了,有一进,就有二进,三进,伏脉千里。及见后,周瑞家的埋怨刘姥姥不会说话,刘姥姥又要分给周瑞家的钱。周瑞家的回把刘姥姥分给她的一些碎银子看在眼里,她领刘姥姥见凤姐,是为了在刘姥姥面前卖弄本事。这就昭示我们,找人办事专营,须找对人,必须见真佛,见小鬼办不成事。一开始刘姥姥不知情,要见王夫人,还是周瑞家的给她点拨,现在荣国府时王熙凤当家,要见就见王熙凤,于是事办成了。
过去曾多次读此段文字,不能理解刘姥姥见凤姐借贷,又是未语先飞红了脸,又是忍耻,这是为什么。盖作者在穷困潦倒之时,曾求亲靠友遭冷脸拒绝,亲身经历,感受特深,在写刘姥姥借贷之时,借刘姥姥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把自己的求人尴尬事写入书中,一抒胸臆。甲戌本忍耻句旁有眉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且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
人生世上,难免有求人的尴尬之时,求人之难,作者有切身感受,刘姥姥更是深味其中辛酸,可是,有时又身不由己,或为了升官,或为了牟利,或为了子女升学就业上班,于无可奈何之中,张口求人。本是万分不情愿,不求人又不行,求人又难为情。被逼之下,只好行此尴尬之事。就是如刘姥姥者,也是飞红了脸,还须忍耻。但是,刘姥姥求告借成功,对荣国府,对凤姐感恩戴德,心怀还报,后半部书中,王熙凤落难,巧姐被奸舅卖到烟花巷,刘姥姥挺身而出,三入荣国府,救巧姐出火坑,巧姐因其母偶发善心而得好报。行善心,做好事,就是积阴鸷,行善就是最好的风水,多行些善事,就多积些阴德。而多行不义必自毙,有哪些穷凶极恶为非作歹的人善终呢。不是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之语吗
红楼女儿
14年11月24日红楼女儿之1二丫头:没有故事的故事
二丫头,十七八岁,金陵城外一个乡下女孩,平日所做活计无外乎防线,帮着大人照看弟弟等。
这一日,村子里来了几个穿着豪华但据说还是奴才的男人,吆喝着把所有的庄汉都撵走了,村姑庄妇们因为房舍不多,无处躲避,所以也就任由她们了,二丫头听她们议论纷纷,原来是贾府少奶奶和少爷要来这里歇息,二丫头当然也随着几个小姐妹夹杂在人群中等着一饱眼福。
少奶奶少爷来了,二丫头看去,果然那衣服人品,礼数款段,都好似画中一般,啧啧称赞一番之后,也就散了。凤姐进入茅屋换衣服,让宝玉和秦钟先出去玩玩,宝玉会意,就带着秦钟和小厮们各处游玩,恰好转到了二丫头家的院子里,看到了楸、镢、锄、犁等农具,觉得很新奇,小厮们一一介绍,又进入屋里,炕上有个纺车,宝玉便上来拧转作耍,觉得更有意思了。这架纺车是二丫用来养家糊口的心爱之物,躲在暗处的二丫头看宝玉这样乱动她的东西,再也忍不住,便跑出来嚷嚷起来,
“别动坏了!”小厮们看到气急败坏的二丫头猛的跑出来,急忙断喝阻止。宝玉丢开手,陪笑说:“我因为没有见过这个,所以试它一试。”原来如此,连这个也不懂,好胜心一时发作,二丫头便上来说:“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纺车在二丫头灵巧双手的摆弄下,果然就骨碌碌的转起来,那细长的棉线就从粗笨的棉花团里抽出来。秦钟在旁悄悄对宝玉说:“此卿大有意趣。”宝玉笑说:“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想来宝玉眼中的二丫头,清纯、质朴,怎容秦钟不怀好意的亵渎?
二丫头正纺着,忽然听到奶奶喊,
“二丫头,快过来!”于是丢下纺车,一径去了。二丫头是个普通乡下丫头,所以不会给我们上演一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故事,她的所思所想,都在自家的纺车上、亲人上,对这个天外来客没有丝毫留恋,这也正好讽刺了那些言情小说中某一男女相遇,必定要有艳情故事发生,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美丽的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
宝玉怅然无趣。这个世界不光有温柔繁华乡的,还有这样一个充满野趣的世界,做农活的农具,纺线用的纺车,清纯质朴的美丽的女孩,没有尊卑束缚,至少这个女孩身上看不到,这不正是古人描绘的
“世外桃源”?和宝玉的惆怅无趣不同,二丫头却心无挂碍,奶奶喊,原来是叫去看弟弟,乡下的女孩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得帮着大人干,宝玉的事,只是在二丫头的人生里多了一番见闻吧。
二丫头抱着弟弟,一边走,一边和小姐妹们取笑着富家公子的无知,忽然看见马车迎面驰来,依稀看见车上华贵公子依依不舍的眼神,此时,二丫头也会猛然觉得怅然无趣吗?这种感觉象天上的云,水中的影,来不及思想什么,就展眼无踪了。细想想,人生有多少这样奇怪的相遇:一次旅游,我曾在黄浦江油轮三层上看到过一对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江风吹拂着女孩的秀发,男孩揽着女孩的肩,是那样自然、亲密,我甚而觉得他们比辉煌的东方明珠更美;另一次旅游,北京故宫里面,一个俄罗斯老太太身穿一身明黄旗袍,绰约风姿,无人能比,吸引了一大片目光;网络上,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不要那么爱红楼,红楼是有毒的,总叫你感叹唏嘘;另一个朋友则给了我很多她搜集到的电子版的世界名著,甚而,我还想起,小时候的一个彩线球,几本画册,积攒的几十个铜钱。这些人,这些物,现在都消失不见了,丢了他们,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但,这些人,这些物,都曾承载过一段生命旅程,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烙印,或美好,或惆怅,或轻快,或沉重。某个风轻云淡的午后偶尔想起,只能感叹一句,你不在我的世界里,我不知道你已去向何方,只能在心底问候一声,你还好吗?宝玉在二丫头的人生中应该也是如此,原本是一片安静的湖水,忽然投了一块石子,涟漪过后,湖水归于平静,但多年后,仍会记得那块石子吧,因为再也没有见过那样的石子。
满头白发的二丫头回想那日的情景,或者眉眼里会浮上一丝微笑,讲给自己的孙子说,你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场面吧,那才叫一个奢侈繁华,那个公子我还说过他呢,然后就顿住了,那个公子怎么样了?忽然就迷惑了,怎么心头想起的还是那个他?
红楼女儿之2坠儿:小错酿成大错
小时候,大约是四年级的时候,我在老家上学,因为每次考试看见邻桌都在偷偷的翻书,老师总发现不了,以致邻桌每次都拿第一名,我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地振动,我也很想找机会效法邻桌。有一次,校区举行选拔赛,我也有幸代表我们村小学参赛,坐在陌生的考场里,看到两个监考老师只顾谈天论地,根本不管考场纪律,所以,我那个念头油然而生,于是,大着胆子,把准备好的小抄拿出来,不敢放在手里,放在桌斗里,然后抽出一两张来看,但是刚打开看,有一个老师,年轻的男老师走过来,从我手里拿过了那张小抄,又从桌斗里把其余的也拿出来,我顿时无地自容,连老师训斥的话都没有听清楚,后面的考试根本没有办法集中心思,害怕两个监考老师把我赶出去,把我的劣迹告诉给在考场外面等待的老师和妈妈。考完之后,我走过考桌交卷,无意中回头一望,才发现原来那个桌斗是破的,有一个大大的窟窿在桌斗的另一面,也正好冲着老师,里面有什么东西,自然一览无余,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老师那么快就逮住了我。从那以后,任何考试,不管大小,我不敢再作弊,因为我无法预测我看不见的窟窿又在哪里,因为没有把握,所以只叫自己小心。现在回头再看那次经历,我很感激那个老师,因为他及时惩戒了我,叫我懂得做事要量力而行,不可贪心。
坠儿,宝玉房中的小丫头,没才没貌不受人待见,因此,坠儿凡放月钱,散果子,都跑在前头
——自己疼自己。
这一日,坠儿奉命把贾芸领进怡红院,去的路上,恰好碰到了红玉,红玉问,
“哪去?”坠儿说,“叫我带进芸二爷来。”回来的路上,又遇到了红玉,坠儿发现红玉貌似和自己说话,其实拿眼看着贾芸,两个人四目相对,红玉的脸不禁红了,坠儿看在眼里但并不点破。坠儿知道,这样的事怎可点破?
宝玉和贾芸聊了一回天,仍然让坠儿把贾芸送出去。路上,贾芸看看四周没人,就兜兜转转的向坠儿打听红玉,坠儿说:
“她倒是叫小红,你问她作什么?”贾芸说自己捡了一块帕子,听见红玉说丢了帕子,想问问这块是不是她的,将袖内自己的一块帕子取了出来,又向坠儿笑道:“我给的是你,你若得了她的谢礼,不许瞒着我。”坠儿满口答应,接了手帕子。接连几天坠儿都没机会对红玉说,怡红院耳目众多,如何能说这种事?这天,两人特意来到滴翠亭,坠儿说:“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给芸二爷去!”红玉看是贾芸的手帕子,心里一定是窃喜的,果然自己眼力不错,自然回答这块帕子就是自己的,坠儿又问:“我寻了来,自然谢我。但只是那捡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瞧瞧,贾芸何曾让她给红玉要谢礼,但坠儿偏就加上了,可见,坠儿是看透了红芸二人私情的,并且乐意做这个红娘。红玉不给“谢礼”,是担心坠儿泄露消息,因此,红玉说,“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吧。——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坠儿果真就发了誓,说要告诉一个人,日后不得好死。两个人忽然又想起虽然这亭子四周有水,但难免有人藏着听了去,于是打开窗子,恰好看到宝钗向亭子里赶,还说,“颦儿,看你往哪里藏?”又故意搜查了一遍才走。宝钗走后,红玉很着急,担心林姑娘走露了风声,坠儿很冷静:“便是听了,管谁筋疼,个人干个人的就完了。”如果让我选出红楼中印象深刻的十句话,坠儿这句话必定当选。
好多人因坠儿的这句话对她另眼相看,觉得坠儿竟然胆识上比红玉还要强,但我觉得,其实这是一种危险的胆识。做了规矩上不该做的事情,只用一句管谁筋疼这样的话安慰自己,又能当得了什么?我想起一个孩子起初拿了别人的针线母亲不说,拿了别人的柴禾母亲不说,以至于孩子长大了,犯了特别严重的罪要砍头了,母亲哭着来问孩子有没有最后的心愿,孩子说,想最后吃一次奶,自然母亲满足了孩子的愿望。结果,孩子把母亲的乳头给咬下来了,母亲也流血死了。孩子怨恨母亲为什么没有在一开始就阻止自己的不法行为!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上就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以为这不是空谈。可惜坠儿娘不懂这些,也没教育坠儿要如何,短短的一句
“管谁筋疼”成了坠儿的人生座右铭,这怎么能让她好好成长呢?
又一日,下雪了,宝玉和史湘云在芦雪庵烤鹿肉吃,平儿来了,素日也是个好玩的,因而褪去腕上的镯子,也和他们两个围着火炉吃。吃完洗漱一番之后,要戴镯子,发现少了一个。原来,坠儿跟来服侍宝玉,见平儿的虾须镯搁在那里,谁也不曾注意,贪心顿起悄悄拿了。她应该是这样想:人这么多,谁知道谁拿了?吵嚷几天,找不到就算了。但回到自己家里,坠儿忍不住拿出来那镯子,观赏观赏,恰好被怡红院宋妈看到,宋妈就收走给了平儿。坠儿知道这次事发了,忐忑不安的等着发落,但过了几天也没有消息,以为这次还是管谁筋疼的结果呢。结果偏就让一个人知道了这件事,这个人偏偏就
“筋”疼了——晴雯病了,在屋子里骂小丫头们,“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的揭你们的皮呢!”坠儿听到晴雯发脾气,蹭了进来,“蹭”很无奈的一个动作,这时坠儿有两层惧怕:一本来就怕;二加上虾须镯的事情,心里没底,所以不敢靠近。晴雯冷不防欠身一把抓住坠儿的手,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坠儿手上乱戳,坠儿疼的乱哭乱喊,接着,晴雯就命人叫坠儿娘带走了坠儿。晴雯是块暴碳,眼里容不下沙子,并不能从长计议,坠儿得到了教训。
回家之后的坠儿,自然感觉到落差,以前怡红院,一个福利最多的部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的家,什么都没有,别人还议论纷纷,就算以后配小子,那小子也会因为这一点看不上坠儿。
坠儿的故事告一段落,但坠儿的那句
“管谁筋疼”依然留在我们的耳边。这也时刻提醒我们,不要觉得不关大家的事,就因此贪心做不合规矩的事。不湿鞋只是偶尔,失足落水才是最终结果。
红楼女儿之 3史鼎夫人:婶婶不是亲妈
婶婶不是亲妈,所以,不要希望婶婶能对侄女有多好。小时候,某种原因,妈妈和爸爸出了远门,不可能带着我,我被放在婶婶家,满以为和自家没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没想到,真的和婶婶生活在一起,她居然做了很多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一次,我出去玩,看见我婶婶在院子里切西瓜吃,可是我拿着板凳坐下后,发现一块都没有了,只剩下一堆西瓜皮,婶婶忙乱的收拾着,一句话也没有,我当即就觉得有眼泪要掉下来;又一次,我和堂弟在一起吃饭,有一盘子菜,我多吃了几口,婶婶就大吵大嚷的说,吃菜不要那么快,别人还吃不吃?我妈妈明明是给了生活费的,难道这些东西我不该吃?我的衣服,堂妹总喜欢穿,我也不敢说她,穿了也不洗,小小的还要坐在大盆边上把那些衣服洗了,就算这样,婶婶还总说我娇贵。堂妹的衣服总是被婶婶洗的的干干净净,被褥叠的整整齐齐,我这才知道有妈妈的好处。妈妈回来,我关起房门来不见她,自己缩在屋子里小声的里哭,妈妈瞬间都明白了,从那以后,无论出多远的门,无论多不方便,都带着我。女人的爱从来不会洒向别人的孩子。
史夫人,未嫁前,也应该是显赫人家的女儿,嫁了后,就成了忠靖候史鼎的夫人,史湘云的二婶娘。
史家,老大夫妻两个早早死了,抛下一个女儿,老二史鼐袭了侯爵,所以老三史鼎,凭着赫赫功绩也做到了忠靖候,所以,夫贵妻荣,这史鼎夫人也就成了去哪里都鸣锣开道的候爷夫人。
老大家的女儿史湘云由两个婶婶轮流抚养。轮在自家的时候,史鼎夫人冷眼旁观,侄女生性豪爽,不拘小节,又很聪明,热衷诗词歌赋,但女孩家学这些没用,白白浪费了光阴,自己又不爱花钱雇佣专门做针线的人,因此就赶着侄女和那些丫头仆妇做自家的针线活计,每每要做到三更半夜,史湘云累得不行。有时,史湘云去趟贾府,还从那边带回来一些,史鼎夫人看了就会抱怨上几句,说什么自家的活还做不完,招揽别家的。按例,每个月给史湘云几串零花钱,又嘱咐史湘云不要乱花,花掉了没有的时候是不给的,以至于几年间,都没有攒下几串钱。除了这些,对史湘云就不大上心了,史湘云在自家园子里玩水划船,一概不管,这也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史湘云的
“野”。正是,“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靠婶婶娇养?做梦。只是夫家的一个女孩,如果婶婶本性善良,史湘云的待遇还会好一点,但史鼎夫人显然不是。
在外面又是另一番样子。一日,大家正在贾母房中玩闹,有人回:
“史大姑娘来了!”史湘云带领众多丫环媳妇走进院来,进入贾母房中,贾母就说:“天热,把外头的衣裳脱脱罢!”王夫人也不理解,说:“也没见穿上这些做什么?”史湘云就笑着回答:“都是二婶娘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很明显,史鼎夫人叫史湘云穿上这些出门衣裳,带着一大群丫环媳妇来,就是叫贾府人等看自己并不曾慢待了史湘云,但恰恰就是这些,才显示出她为了情面不顾天气炎热,史湘云穿着不会舒服的事实,如果亲妈能这样做吗?在贾府,史湘云总喜欢穿宝玉的衣服,想必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做个男孩,长大后,也能出去做一番事业,强如在家里受束缚。史湘云回家的时候,又穿的齐齐整整,肯定是怕二婶娘训斥,可见史鼎夫人规矩之严。史湘云眼泪汪汪,不愿回史府,小姑娘家谁愿意呆在一个规矩很大活计很多的地方,累,且无趣。
不仅如此,早早的就给史湘云定了婚事。贾迎春、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此时都没有订婚,年龄最小的史湘云却已经被媒婆相看了。史湘云来到贾府除了那些主子之外,想着的就是袭人了,袭人斟了茶对史湘云说:
“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史湘云心里对自己的婚事有所期待,把将来的幸福寄托在未来的夫婿身上,这是每个少女都这样的。但我只想说,史鼎夫人对史湘云没有多少感情,一到年龄,就赶紧打发的这种想法,叫人不舒服,如果是自家女孩,会这样匆忙吗?贾母溺爱宝玉,就对提亲的张道士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以此打发了张道士,这才是爱的心。后来,史湘云到大婶娘家去住,但史鼐外迁大员,需带着家眷一起上任,结果,贾母舍不得史湘云,要求留下她,这大婶娘竟自答应了,可见对史湘云也丝毫不放在心上。二婶娘史鼎夫人呢?史鼎夫人知道史湘云在贾府,为什么不时常接到自己府中让侄女开开心心的?想来史鼎夫人一定象小红回答晴雯时那样干脆,“今天不该我值班,有茶没茶别问我”——今年不该我抚养,史湘云在哪里,管我筋疼。有一天,大家雪天集体出行,都穿上了避寒的鹤氅,史湘云穿着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灰黑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
又围着
“大貂鼠风领”,这么奢侈的穿戴,原来是贾母所赠,不然也就沦落的和邢岫烟一样寒酸了。史鼎夫人肯定想,这是嫂子该准备的,不管我的事。如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怕不赶着送来?
这便是婶婶,婶婶只顾外面的情面,内里是什么谁知道?但我不责怪史鼎夫人这样对待史湘云,因为,史鼎夫人毕竟还没有虐待史湘云,也只是做点活计,少给点零花钱,在她身边的时候该管的都管了,不在自家的时候,松口气也算正常,有些疏忽也是难免。所以,我只劝天下那些亲妈,当你因为某种原因要离开这个家,多为孩子思量一下,尽可能别把孩子推向别人。
红楼女儿之4 琥珀:看似无心实则有心
琥珀,贾母房中的一等大丫头,月银一两。生的好,贾母重用的这些大丫头哪一个不被她
“调理的水葱似的”?针线好,因为贾母不穿外面人做的衣服,作为贾母的大丫头,如果这一项不过关,肯定不行。心眼好,刘姥姥进入潇湘馆,偏要逞能在有苍苔的路面上走,只有琥珀拉着她说,“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做事稳妥,能挑大梁,遇有重大事故:比如,老太妃薨了,贾母需要进朝祭奠,鸳鸯留在家中,琥珀就作为第一丫头随行服侍;比如,紫鹃试探宝玉心思,惹得宝玉狂病发作,坚决不让紫鹃离开半步,贾母就派琥珀代替紫鹃服侍黛玉。
琥珀,交际面广,从小儿和平儿、彩霞、紫鹃等丫头玩在一起,无话不谈,和鸳鸯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那叫一个铁。且说琥珀开过的两次玩笑:
这一日,史湘云借着宝钗的力量在贾府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螃蟹宴。坐席的,上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中有众姐妹,下有跟随太太姑娘们的丫头
——琥珀作为大丫头之一,当然也在被邀请之列。琥珀这一席正吃的热闹,凤姐来了,等鸳鸯让过之后,琥珀彩霞“二人也斟上一杯,送至凤姐唇边,凤姐也吃了”。这就是老太太屋里大丫头的荣耀,给面子就要领着,不然以后别靠我传话,所以连最厉害的凤姐也不得不高看这些大丫头。凤姐开鸳鸯的玩笑,“你知道你琏二爷爱上了你,要和老太太讨了你做小老婆呢。”惹的鸳鸯要拿腥手抹凤姐一脸。琥珀听说,笑道:“鸳丫头要去了,平丫头还饶他?你们看看她,没有吃了两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她也算不会揽酸了。”琥珀意思是,平儿爱吃醋,鸳鸯不敢去,谁敢招惹你们俩醋坛子?平儿听说只把掰了个满黄的螃蟹照着琥珀的脸上抹来,偏琥珀躲的轻巧,恰恰抹在了凤姐的脸上。“众人撑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言笑之间,算替鸳鸯出了口气:凤姐拿鸳鸯开玩笑,琥珀拿平儿开玩笑;凤姐要抹鸳鸯,结果偏偏就被平儿抹了去。琥珀的玩笑又流露出她的心思:几个女人共事一夫,再好的姐妹也会反目,所以还是别去的好。难得琥珀如此清醒。
又一日,贾母叫琥珀去嘱咐宝钗,不要管紧了宝琴,宝钗就开玩笑的说,
“我就不信,我那里不如你?”史湘云也在场,恰好宝玉黛玉也来了。史湘云就说:“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恰有人真心这样想呢。”琥珀就笑着指着宝玉说:“真心恼的再没别人,就只是他。”宝钗和湘云都齐声否定,琥珀又指着黛玉笑着说:“不是他,就是她。”宝钗忙着解释说黛玉更不这样了,因为黛玉待宝琴犹如自己的亲妹妹。这一小节,有人以为琥珀没心没肺啥都敢说,有人以为琥珀故意给黛玉难堪。我想,这两种想法都是误解。作为贾母的大丫头,琥珀能是那种不看眼色随便乱说的人吗?如果这样没心没肺或者小肚鸡肠,贾母早撵了出去,还轮着她来讽刺作践黛玉吗?黛玉是有些小脾气,但这些脾气一般都冲着宝玉发,就算小时候有人拿黛玉比作戏子,黛玉也是当场隐忍,过后拿宝玉作筏子的,其他冲别人发脾气的时候绝对没有,对丫头们更是和气,和紫鹃相处的亲如姐妹,琥珀不会看不到这些,不会听不到这些,正感觉黛玉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才敢开这样的玩笑,否则,不看眉眼高低,这个丫头岂不成了傻大姐了?我觉得这是琥珀有意为之,史湘云很明显剑指黛玉,琥珀明是玩笑,实则开脱,我想,如果宝钗没有接过话茬,琥珀就会顺嘴解释,不然传到贾母耳朵里,什么意思?对谁都不好。
贾母生日的时候,邢夫人当着众人的面给凤姐没脸,凤姐受了这些闲气,赌气跑回自己的家里哭泣。这个时候,琥珀来传话了,看见凤姐眼睛红肿的样子,诧异道:
“好好的,这是什么缘故?那里立等着你呢。”回来之后,悄悄把情况告诉了鸳鸯,让鸳鸯斟酌考虑,可见,琥珀是个有心不孟浪的。
某一日,
“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名单子来,共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等里面该放的丫头们好求婚配,”因为琥珀有病,所以“这次不能了”。我只是觉得,贾母对这些丫头其实没有多少情义,看看鸳鸯那样服侍她,竟连父母葬礼也不让鸳鸯参加,说和主子讲不起孝与不孝,其他丫头就更不用说了。对琥珀当然也没有别的安排,如果不是恰好有病,那么琥珀也就被随便配个二十五岁的小厮过日子去了。贾府衰颓,一场繁华,原是一场梦,不管琥珀嫁没嫁给小厮,最后都免不了悲惨结局——可惜了一个好姑娘。教人如何不怅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