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事物可以在一定程度的压力和刺激下,反而会更强大呢?
小时候看武侠小说,经常会出现“药人”的设定:一个人不停地试毒试药,最后变得百毒不侵,就像小鱼儿。再有一个不通武艺的人开始习武,首先就是要被师傅痛打一阵,比如《醉拳》里的主角。
虽然最初在东方文化中并没有“反脆弱”的概念,但却模糊地认识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反而可以使人更加强大。
按照作者的说法,这是因为在每一次的“压力–恢复”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就会获得一些多余的反弹的力量,逐渐累加,我们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刺激,获得的力量就更多。就像锻炼,我今天最多跑1公里,明天努力超越多跑300米,后天再超越多跑300米,慢慢的,我们能跑的距离就更远了。
我一想,这不就是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储蓄”嘛!我今天存一点多出来的力量,明天再存一点,慢慢的,我能够承受的风险、或者说压力、刺激,不就更多了?
在这个层面上,这是不是和我们提倡的“定投人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对“储蓄”的认知和运用却神奇地达成了共识。
想一想,除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金钱,我们还可以储蓄些什么呢?
答:耐力、力量、耐心、感情、思考力、想象力等等,我们能够联想的越多,证明我们理解得就越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