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古董,有祖传宝贝,有瓷器,玉器,字画,杂项各类艺术品古玩精品的敬请关注专题账号。


鼎拼音dǐng部首“鼎”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描述:青铜制,三、四足两耳,盛行于商、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鬲拼音lì部首“鬲”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
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甗拼音yǎn部首“瓦”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昆甗研,善升甗。——《汉书·百官表》注。颜师古云:“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

簋拼音guǐ部首“皿”
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描述:圆口,两耳或四耳。
簋,黍稷方器也。——《说文》
每食四簋。——《诗·秦风·权舆》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韩非子·十过》

簠拼音fǔ部首“皿”
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左拥簠梁。——《仪礼·公食大夫礼》

盨拼音xǔ部首“皿”
本义:古代盛食物的青铜制器皿。
描述:有盖和两个耳子,圈足或四足。
盨,负戴器也。——《说文》

敦拼音duì部首“攵”
本义:古代食器。
描述: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
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豆拼音dòu部首“豆”
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描述: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
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觚拼音gū部首“角”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 3升,一说是2升。
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说文》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觯拼音zhì部首“角”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记·礼器》

爵拼音jué部首“爫”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说文》
虢公请器,王与之爵。——《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角拼音jué部首“角”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一角一散。——《仪礼·特牲馈食礼》
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记·礼器》

斝拼音jiǎ部首“斗”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尊拼音zūn部首“寸”
本:酒器
尊,酒器也。——《说文》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罍拼音léi部首“缶”
本义:古代盛酒的容器。
描述: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也可用来盛水做盥洗用的器皿。
我姑酌彼金罍。——《诗·周南·卷耳》


瓿拼音bù部首“瓦”
本义:古器名,古代的一种小瓮。
描述: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代。

壺拼音hú部首“士”
本义:(壶)古代盛器。
描述: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壶,昆吾圆器也。——《说文》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卣拼音yǒu部首“卜”
本义: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
描述: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卣,中尊也。——《尔雅》
用赍尔秬鬯一卣。——《书·文侯之命》

盉拼音hé部首“皿”
本义:古器名。
描述:青铜制,圆口,深腹,三足。为酒水调和之器,用以节制酒之浓淡。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觥拼音gōng部首“角”
本义:中国古代用兽角制的酒器,后也有用木或铜制的。
描述: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
觵,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说文》
我姑酌彼兕觥。——《诗·周南·卷耳》

彝拼音yí部首“彑”
本义: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
官司彝器。——《左传》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盂拼音yú部首“皿”
本义: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
盂,饮器也。——《说文》
置守宫盂下。——《汉书·东方朔传》
操一豚蹄,酒一盂。——《史记·滑稽列传》

匜拼音yí部首“匚”
本义: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
描述:形状像瓢,也可盛酒。

鑒拼音jiàn部首“金”
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器皿。
描述:青铜制,器形很大的盆。
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
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庄子》

缶拼音fǒu部首“缶”
本义:瓦器,用以盛酒浆等。
描述: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斗拼音dǒu部首“斗”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用于取酒的挹酒器,多作带有曲柄的小杯式样,如北斗星之形。现于商朝。
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大戴礼记·保傅》。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