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蒙恬用鹿毛、竹管制作毛笔的故事不少人都听说过,但考古发现实际上在蒙恬之前的战国就已经出现了毛笔。
在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毛笔保存完整,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笔。根据考古技术人员鉴定,此时毛笔与早期毛笔选用的毛料一致,都是选用的兔毫这种硬毫制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85152/06c62f405f191daf.jpg)
战国时期的毛笔与之后毛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战国毛笔是把笔毛札在笔杆外面,而之后的毛笔的笔头则是镶嵌进笔管里的。
战国毛笔将笔毛围绕笔杆处,再用丝线把笔杆尾部固定住,最后用漆固定(起到胶水的粘合作用)
这种工艺带来围观上巨大的不同,就是笔头尾部过窄,显得不够协调。
看来在缺乏加工工具的战国时代,在笔杆外围固定住笔毛,比将笔毛插进笔管内部要容易不少。
古代祖先可能就是用这种简单的办法固定动物毛料、植物纤维来简单画线,图形逐渐演化为象形文字,这原始的笔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当时最常用的材料兔毫,也是现在上好的小楷毛笔会用的材料,兔毫硬挺锐利,但缺点是耐磨性能比一般狼毫、羊毫都要差的。所谓刚而易折,笔锋锋颍没了就变成了秃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