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起源于西方,类似于彩色玻璃一类的颜料,画在金属器皿上。国内最早出现的是在元代,蒙古军队从西亚掳了一批珐琅工匠,安置在云南,当时叫大食窑或者鬼国窑。到明代时这种技术实现本土化,叫铜胎画珐琅,就是著名的景泰蓝。
清雍正珊瑚红地珐琅彩瓶
回归正题,在清代康熙时期,西方有画珐琅的传统,传入国内,康熙十分喜欢,并将其运用到瓷器上,于是开始烧制珐琅彩瓷,从康熙二十七年开始,到五十九年烧制成功,耗时三十二年。那时的珐琅颜料都是进口的,但是画师都是欧洲人。比如有一个叫陈忠信的法国教士,给康熙写信,要求进京进传教,不允。然后陈又写一信,说我会画珐琅,康熙才允了。类似的教士还有郞世宁、安德义、艾启蒙等等,他们明明是来传福音的,结果被关在宫里给皇帝画了一辈子的珐琅。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碗
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是通体画满的,已经看不见瓷了,还有紫砂胎珐琅彩,也是画满。这时的瓷器沦为了珐琅的载体,瓷本身的审美意义已经淡化了。直到雍正皇帝登基以后,拨乱反正,开始做白地珐琅瓷,而且开始做国产珐琅颜料,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水平是最高的。
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我们都知道的所有的名瓷大都是在景德镇烧造,唯独珐琅彩不是,它的藏品征集:{一叁壹〇}一柒一【叁〇〇肆】秦先生白瓷胎是景德镇官窑烧的,然后运到京城,由宫廷画师绘画烧造。烧造地点在北京有三处,第一处就是大内紫禁城内,第二处是颐和园,雍正登基后就把这烧瓷差事给了好兄弟胤祥,第三处就在胤祥所在的怡亲王府,当时府上有一个画珐琅的包衣奴才叫唐英,后来到景德镇任督陶官,
那么为什么要在宫廷烧造呢?简单的来说,首先是皇帝要控制这件事,要亲自参与这件事,他就要能看得见。由于能够绘制珐琅彩的人才是匮乏的,材料是珍贵的,所以康熙皇帝就把它局限于故宫内烧造。第二就是皇帝酷爱珐琅彩,他要看到这个过程,过程对他太重要了,他的乐趣产生于过程之间,看到成品也很高兴了。但是从开始画,到烧造,到完成,整个过程都在其监测之下,其中的乐趣就更加深了一步。雍正、乾隆以后,屡见文献记载,皇上多次调宫廷画家去画珐琅彩。我们的珐琅彩能有今天这个成就跟康、雍、乾三朝皇帝亲力亲为有直接关系。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
珐琅彩瓷器是专门为皇室烧制的瓷器,产量极少,而且每一件都是精品。“珐琅彩”的名字,本身就蕴含了对产地和功用的限制,晚清时一些景德镇民窑的产品也自称珐琅彩,窃以为划到粉彩瓷更合适些。
说说粉彩,是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和珐琅彩很像,很难区分,即便是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一般认为粉彩是景德镇以五彩为基础,模仿珐琅彩的产品,然而粉彩的出现比珐琅彩还早几年,总之两者的关系相当暧昧。
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1、珐琅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种不同的色,而粉彩釉虽比五彩釉的色彩总数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还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2、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釉是一薄薄的釉水涂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觉。
3、珐琅彩色调非常艳丽美观,而粉彩则显得不及。
4、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出现极细的开片(冰裂纹),并明显有玻璃质感;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不反光)。
5、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而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的周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