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观课议课、观察量表的使用,一直在我脑海中不断纠缠。我觉得,理想的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在一线教师的手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展起来了,创造才可以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境创造出自己的理想课堂。我发现《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一书中,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课堂观察策略和工具。作者把课堂观察分为四类:一是了解现状的调查性观察,二是进行比赛的评比性观察,三是打磨精品的磨课性观察,四是基于研究改善的发展性观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观课议课主要用于研究和改善。
另外,作者精彩引用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中的观点。站在课堂观察研究的“巨人”肩膀上,观课议课可能多了这样一些关注:一是关注学生和尊重学生,比如,坐在学生身边要征得他们的同意,教师讲课时观课者不要走动干扰学生,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当助教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二是关注观后的“议”,提供“议”的原则、路径、方法和工具,让“议”成为平等对话、合作探究。
很多理念和实践很多专家已经研究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为什么到了一线却没有铺展开来,这本身就是值得探讨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