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一直在思考一个有关"品质"的问题:产品的品质、服务的品质、生活的品质。不幸的是,我们身边充满了粗制烂造:网络上销售的散发着刺鼻味道的皮鞋、劣质服装,机场里价格昂贵、令人难以下咽的餐食,超市大卖场里硕大无比的土豆和粗壮得吓人的豆芽,点个查询按钮出去抽个烟回来还没有显示结果的应用软件,忙得无暇照顾家人、令自己身体过度透支的工作,充满家庭冷暴力和为孩子的未来被焦虑笼罩的生活……
"品质"二字,仿佛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我们的字典里消失了,当我们再次想起它时,所有的事情已经乱得不可收拾。我们习惯了快节奏和喧嚣,当周围突然安静下来时,我们莫名地感到恐惧。很长一段时间,我出差在外时,害怕午休,躺在酒店里的床上,内心会升起强烈的负罪感,因为还有未完成的工作,还有未解决的问题,此时此刻小伙伴们或许还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或者在键盘上敲打着一行行的代码。我常常听同事说,晚上夜深人静时,非常紧张,无法入睡。有人说,只有在下班回家把车停在车库,关掉引擎跨出车门之前的那几分钟,他才是他自己。
我们共同谱写了这个社会的节奏,同时又被这个巨大的机器所驱使着,无法停下甚至无法慢下来哪怕一点点。我们做着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勉强交差已属万幸,哪还顾得上品质。与此同时,我们也习惯了低品质的生活,上下班挤在散发着臭汗味儿臭脚丫味儿的地铁,穿着起球掉毛的衣服,吃着地沟油炒出来的放了无数种添加剂的食品,该睡觉时还在加班干活,周末该和家人一起郊游时却在被窝里睡得天昏地暗。我们已经麻木,想改变,却很无奈,慢慢地,连想都不想了,就这样匆匆忙忙度过一生。
励志故事,带给我们的是热血沸腾,肉体的亢奋,我们要得更多,而不是更好。我们努力工作,但却并不爱它。 就在我追寻"品质"的过程中,有两个故事中的人物让我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一个是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中的梵高,一个是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皇后乐队主唱弗里迪·莫库里。可惜的是,这两个人都英年早逝,梵高享年37岁,弗里迪享年45岁,但他们却用短短的人生铸就了无数的辉煌。
梵高在他画画的十年时间里,共画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这些作品中很多都脍炙人口,例如《吃土豆的人》《星月夜》《花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加歇医生》《罗纳河上的星空》等。梵高可以说为画而生,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这样评价梵高:"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
弗里迪·莫库里富有卓越的创作才华,写下很多皇后乐队的传世作品,例如《波希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我们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ons)、《Killer Queen》、《Somebody to Love》、《Don't Stop Me Now》等。电影中有一段剧情:弗里迪重回皇后乐队后,向乐队成员宣布自己染上了艾滋病,但他计划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全部投入音乐创作,专心做一名艺人。
梵高和弗里迪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离我们远去的词——热爱。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甚至愿意为之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或者远离自己的家人,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他们无不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为热爱,他们才创作出了旷世之作,因为拥有所热爱的事业,他们的人生虽短,却无比精彩。
没有热爱,就没有品质。
寻找一份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吧,在工作和生活中注入更多的热情,开启自己的品质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