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非标准化”

作者: 贺华文PCC教练 | 来源:发表于2017-06-03 01:12 被阅读438次

    小王离职了,小李接手小王的工作,做出来的结果和效果差别很大,仔细观察,发现他们两人的做事方法和工作流程完全不一样,对于这种工作倒退到“解放前”,直呼“伤不起啊”。

    每月去一次小区附近的“剪神”,发现每次都找不到上次的理发师,而我的要求很简单“剪短一点、打薄一点”,不同的理发师每次出来的发型都有大小不同的差别,我也因此每月都有不一样的小“惊喜”。

    麦当娜、肯德基等洋快餐能够在全世界快速复制,产品的内容、口味、外形,环境的色彩与布局,人员的着装、术语等等这些,走到哪里都几乎一样,而这恰恰是传统的中国餐饮最难做到的地方,所以复制速度慢,因为缺乏标准化。但是,这几年中国餐饮意识到这些问题,也在研究和推行标准化,比如海底捞,从产品到服务到硬件基本标准统一了,所以能够快速扩张,也保证了良好口碑。

    伤不起的“非标准化”

    对于成熟的产品或服务,就应该尽可能的标准化。但什么是标准化?

    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顺序、规定的内容、规定的动作、规定的结果!

    以比较成熟的培训工作为例,每一次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算真正的标准化:

    1.什么时间:

    每个项目用多长时间,每段时间又分成若干个小结,如果能细化到分,就不要到小时。

    2.什么事情:

    不同的时间节点做什么事情,事情和时间一样细化并一一对应,想错都难。

    3.如何去做:

    首先,每个项目要有标准的讲授词,这个是最难的,也是决定项目标准化的关键。其次,每个项目需要的硬件要有标准:多少人对应多大的场地,场地布置标准,需要哪些道具,需要哪些文案资料做支持?第三,运用的方法技巧要统一,要有可衡量和操作的规定动作。

    除此之外,一个培训项目,课程本事要标准化,后勤服务也要标准化。学员的衣食住行,按什么流程什么标准,才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这是判断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现实中经常出现随心所欲,不同人不同时间或场景做同一件事情差别很大,总有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出现,总会有衔接和配合不默契的情况,结果让人提心吊胆,而无法做到胸有成竹。

    标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关注细节,但这不等同于“完美主义”,前者更关注流程整体的衔接、配合,追求好结果和高效率;后者关注的是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如果不想被“非标准化”所伤,那就要想尽办法把成熟工作标准化,不要以为这是浪费时间,他恰恰能让你变得不慌不忙,有序有效,快速的复制,不为重复的工作所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不起的“非标准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kp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