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之行,窦桂梅老师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她是一位天生的好演员,表情极为丰富,特别适合当语文老师。
她在讲座中反复强调的一个理念就是要了解文本的属性,品出文本的味道。她在讲绘画本《大脚丫跳芭蕾》的时候,就启发学生关注书本中所配的插图,因为图中暗含了许多信息。图的色彩,图上的文字,图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是无声的语言。要带领学生读懂这些隐藏的文字,就需要老师具备最基本的美术素养。老师首先发现了美,接着才可能成为美的领路人。
此外,整节课中,芭蕾舞曲先后响起了三次。那也是窦老师有意调动学生的听觉,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理解贝琳达对芭蕾舞的执着和由衷的热爱,让学生的思维也跟着舞动起来。窦老师说,如果是在北京,她还会提一个问题,即让学生为整个故事配一首合适的舞曲。而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要求师生都有一定的舞蹈和音乐素养。
故语文教师要潜入文本,钻研文本,又要跳出文本。要深入理解一个文本,不是单纯地读懂里面的字词句,更要读懂文本的情境和深意。窦老师在提到《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时候,就完全换了个风格。她的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她的表情一下变得严肃起来,她的手势也一下变得孔武有力起来。因为这是一个评书体文本,还是有关两个男人打架的文本。
既然是评书体文本,为何不用说书的形式讲这篇课文呢?老师只要往讲台上一站,拿黑板擦当醒目一拍,张嘴就是“话说……”学生肯定瞪大了双眼,听得津津有味。别说学生会感到新奇,连我这种没怎么见过世面的老师也被深深地震撼到了。真是别开生面啊!
可见要当好语文老师,还得学学演员的本领。针对不同的文本,创设不同的情境。老师演得越好,学生就入戏越快,入戏越深。只要学生肯入戏,还怕学生品不出文本的味道吗?我马上想到,如果以后上元曲《牡丹亭》,是不是可以先给学生唱一段,调动学生的味口,再让学生在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下观照文本。
当然,老师也不是全才,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只要带领学生读懂文本,就是一堂合格的语文课了,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麽!于平淡之外,偶尔折腾一番,偶尔给学生开开荤,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