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姑娘的童话故事,我们很多人小的时候就听过。但她代表的意象,不知道会是多少男士的向往,你想啊,馅饼一样的美事儿,任谁都希望落在自已头上。
除了海螺姑娘,便是28米的妈祖金像了,它高高地矗立在海边,这让我想到南海边上的玛祖像。在世人的眼中,神祗都是高高在上的,所以塑像必定要修得庞大伟岸,可以是凡人身高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大概这样设计更能彰示他们的神通和实力,同时也表达了凡人对他们的敬畏与膜拜,这相当于一个区域的精神偶像,是人们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深感无力时,一种对安全感的渴望与寄托,而体量高大又使她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个醒目的地标。
橘红的蛟龙号潜艇因其只是模型也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兴趣,而观测井里因水汽凝露变得模糊的玻璃地板下的零点海拔基准—— 水池中央一只红色的玛瑙球,和四只两两腚对的石龟,太过简单直观(虽然它的意义是陆地上全部高度的起点和依凭),大家也都只围观了几分钟就做鸟兽散了。
这一景区里最让儿子感兴趣的当属海洋军事博物馆了。大概许多男孩子对保家卫国的事儿都有几份情怀,所以在海军历史的几个基本陈列展区,儿子热情满满,逡巡不去,从建军之初的小木船、望远镜,再到庞大的航母战斗群模型和沉浸式数字微电影,儿子都充满了兴趣,特别是那架据说是邓爷爷用过的望远镜,儿子排了几次队,也试看了好几次。
当儿子一脸满足地从博物馆里出来时,导游已在招呼我们排队上彩虹桥了,据说这是世界第一座机械开合的海上彩虹桥——龙湾彩虹,它确实像天空的彩虹一样将大坝与码头连在一起。
站在桥下,看着出海口水面上高高拱起的彩虹桥,让人有些期待有又些惶恐。虽然驻足桥顶一定可以让人像鸟儿一样俯瞰辽阔的海面,而桥的高度和“孱”弱的形貌——密集的人流沿桥而上,让人产生一种唯恐不能承受人群之重的担忧——又免不了让人胆寒。
大巴车就停在桥前的出口处广场里,要想退回去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勇敢地上。海洋馆被挤散的经历余“悸”未尽,我将儿子环护在面前,半弯手臂为他开路。就在我们将要通过检票口时,匣门关闭了。大喇叭通知:有帆船入海,暂停过桥。我们只好站在原地,看着彩虹桥中段缓缓断开,慢慢收合,一会功夫便由刚刚的相交相接,变成隔水相望,遥遥呼应。能亲眼看过彩虹桥的开合,应该也算一个意外的收获,起码对这一动态的感知不是纯想象的。
竖着高桅的双体帆船不紧不慢地入海,一对时尚的男女以悠闲的姿态半卧在船上,在众目暌暌地俯视下淡然自若。
网图侵删桥身再次合拢,通行,两米宽的桥面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不知道这情景在桥下人的眼里,会不会像我刚才那样,把人看成是一群爬高的蚂蚁?
杂沓的脚步声,敲击着木质的台阶,发出高低起伏的咚咚响,桥身有点儿晃荡让人生怯,我的心不由得有点儿悬空了。想来,居高思危,应该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吧?
爬上高点,我想停下脚步看一看远处的大船和游艇,以及通过不久未及走远的帆船。谁知刚一停住脚步,站在桥边的管理员就开始举起扩音器“驱赶”“游客朋友,往前走,不要停留”。
从高处往下走,心一点点踏实,在跨上码头那一刻,才真正落了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