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三国人物简书历史专题精选
【626】三国时期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于自称?

【626】三国时期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于自称?

作者: 秉笔春秋吕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06:44 被阅读13次

关于三国时期的詈语先告一段落,等有要补充的内容再重新展开,或者延伸到《三国演义》。本篇要聊的是人与人交流中,每天都会用到的,第一人称代词。

写在前面,顾名思义,“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或者说自称,是在他人面前用于称呼自己的词语。对《三国志》稍事梳理,被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的有:吾、我、余、予、愚、区区,特别点的还有“朕”、“寡”、“孤”。

“吾”,简而言之就是“我”,这个自称的使用频率极高,基本上每篇传记中都能看到,或者说在每个对话中都能看到这个字眼。相应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袁绍在向曹操展示玉印时,曹操就“吾不听汝也”,我才不听你的呢。

百姓说吾也就罢了,“吾”到了王公贵族口中就算得上谦辞了,而三国时期君主们大多时候自称都是用“吾”,显得很接地气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这也是为了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

“吾”作为主语,意为我、我们,如桥玄所言“吾见天下名士多矣”。“吾”作为宾语,意为我、我们,曹操在给荀彧写信时用到了“贼来追吾”。“吾”作为定语,意为我的、我们的,曹操夸荀彧就用到了“吾之子房”。

“我”,时至今日这个自称变得最常用,在《三国志》中“我”的使用频率同样很高,不过还是比不了“吾”。如曹操那句流传极广的话语“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余”,这个自称的使用频率很低,倒是曹丕在他的著作《典论·自叙》中用了不少次“余”。在《三国志》正文中仅有几个用“余”作自称的例子,公孙瓒在迁怒袁绍时用到了“余弟死,祸起于绍”。反而是裴松之引注的内容中提及了不少自称为“余”。

“予”,“余”不多“予”也不多,这个自称陈寿在文末点评的时候倒是用了几次。曹丕在和刘协玩禅让游戏的时候,有一道诏书提及“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

“愚”,会不会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文中有一句“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这里的“愚”也是自称。高柔、高堂隆、邵悌等人在交流时也都用到过“愚”。

“区区”,这也是用于自称,属于谦辞。既然《三国志》中引注了李密的《陈情表》,那么也有一句经典话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亦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这里的区区就是用来代指李密自己。

至于剩下的,下篇再述。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26】三国时期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于自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ya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