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2015年2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7459380/0491ff8fd5cc6d85.jpg)
这是一部对我影响很大的电影。我从中所获得的勇气,根本无法用语言形容。
1984年的作品,那时候我还未出生,然而,即使是在30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也足以令我的心灵震颤。
![](https://img.haomeiwen.com/i7459380/c6bffa15087de241.jpg)
陕北高原,大片大片的黄土地,连绵不绝。从电影里看,简直是无边无际找不到尽头似的。这对于从小就生长在大城市的我而言,根本无法想象。故事非常简单,其中拍摄的主要对象除了四个人物之外,就是这片荒凉贫瘠的黄土了。很多人说,实际上黄土地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确实,剧中的人物并没有刻意塑造的痕迹。我们可以看到,人比起那片无声的土地来讲,是那么的渺小。黄土地广阔无垠,几乎占据了整个屏幕,而普通的人竟被这自然的巨大物象挤压在画面的边缘,有的甚至直接被排斥在外。正因为如此,看着看着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仿佛人这样的群体(或个体)成了这片黄土地的微小的点缀。
![](https://img.haomeiwen.com/i7459380/c7c2bd65c92d3ffe.jpg)
然而,不止是如此,这片土地的沉默,所映衬的是人的麻木。面对眼前的现实,不得不承认,土地和人的命运确实是密不可分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部电影我看到第二遍的时候才真正看明白一点,实际上,翠巧的爹正是那沉闷的黄土地的代言人。他不止信奉土地,坚守庄稼人的规矩,更是俨然成了这黄土的化身。他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渺小的身影,简直就是这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他憨厚善良的秉性,沉淀着和黄土地一样的稳重安详。他粗矿愚钝的面部,流露出和黄土地一样的苍凉疾苦。他那布满褶皱的脸上道尽了辛酸和苦闷,这一切和镜头中的黄土地一起,印证了那种难言的压抑。
可是,即便土地贫瘠,水源枯竭,人心愚昧,也无法熄灭一个人内心燃烧着的火焰。人一旦觉醒,便没什么可以阻止她渴求重生的决心。有时候,有些命运可能无论怎么努力也注定了无法改变,然而,明知是飞蛾扑火,却依旧会选择抗争到底。人与天与地比确实是渺小的,可是人还有着不输于天地的气概。直到最后,翠巧才终于明白,上天救不了自己,黄土也只能默默看着自己沦陷,顾青口中所说的她所向往的公家人世界同样无法解开她固有的枷锁。她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唯独只有依靠自己。所以,她下定了决心,打算抛弃一切,都要逃离自己的宿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7459380/6cc62298d1104208.jpg)
六月里黄河冰不化,
扭着我成亲是我大,
五谷里数不过豌豆儿圆,
人里头数不过,女儿可怜,女儿可怜,女儿呦。
浮水上的鸭子刮水上的鹅,
公家人不知我会唱歌。
青杨柳树十八根杉,
想说心事我开口难,我开口难,女儿呦。
天上的沙鸽队队飞,
不想我的那亲娘再想谁,
不想我的那亲娘再想谁,
不想我的那亲娘再想谁,再想谁。
这样一首女儿歌,直到如今依旧不断地回荡在我的耳边。
信天游唱得高亢,饱含的情感,至诚至深。
那一夜,黄河水哗哗作响,隐隐约约,翠巧身着一袭红衣,固执的脸庞下是一颗颤动的美好心灵。
网友评论
将翠巧的爹放入黄土地这个地理环境中描写,人和风景的互应,这个出发点不错!不过希望能看到关于影片更多描写此人物的生活细节,通过具体细节给读者展示出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