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灵魂的探险
一
没有纯粹安静的灵魂。
万物皆有心:一粒种子其志在于发芽,一棵树志在于蓬勃和开花,一眼泉水,在于汇聚小流,奔向远方;一块儿石头,不安与苍翠俯卧,必欲引来花木虫鸟天光云影,只是万物因时因境不同,变呈现各异的姿态而已。天地之间因为有心而花开花落,有荣有枯,这样,世间便富有了可爱了。
鸟栖于枝,雀卧于檐,以此为乐,静观世间之变;鹰居于崖间,游目四方,继而长舒双翼,徜徉于万山之间,而自得其乐。有一条大鱼,化为鹏鸟,有几千里长,借着六月的热空气,可以振翅翱翔万里的蓝天,那里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人是没有翅膀的鸟,他从生的故乡出发,寻找一处山外的森林,草原和湖。对安逸的追求不符合人的本性。
写作,灵魂的探险
二
作文如果不拒绝平庸,不体察心性,严格来讲不能称之为写作。林语堂是我的远年知音,在很多方面并不是他熏染了我多少,而是在先天上我与他有着思想与情感上的高度契合。他说真正的文学不过是一种对宇宙人生的惊奇的感觉。这与我在文学的冲动,俨然如出一辙。作文的审美追求与作文的好高骛远,情怀是人在对繁琐世界的关照中,多了一副显微镜,因此笔下的景与物似乎比现实更生动也更丰富,使人应接不暇。
文学是要有所追求的。虽然文学评论者试图用最简洁的话表达写作的宗旨,但最终能够真正指导写作实践的,还得靠作者的身体力行。雏鹰学飞恐怕不需要教科书,在人类之中,自学成才者也多如牛毛,比如在语言上的追求,孔子好像讲了这么一句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要美,这是古人今人的共同的追求。词不达意不行,词不生动,揪不住人心也不行。你的语言如果能够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足可以凭借这一句话儿振起全篇。你的语言如果像天涯若比邻那样的给歧路离别的天下人以莫大的抚慰,相信你文中美好的祝福像一缕春风,可以吹开含苞待放的花。
文学的追求至少需要关注两点:思想和语言,这两者能做到水乳交融为最佳。
写作,灵魂的探险
三
面对流行来说,朴素反而更加显得优雅,也更加高明。朴素意味着真,那种豪华落尽的天然真味,从容不迫使得粉脂一身的娥儿们无地自容。
这种审美追求,来自于大道至简的圭臬,来自于大音希声,大美无色的沉静和成熟。辛弃疾词里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种阅尽人间浪漫与繁华,矫饰与缤纷,真正寻找的就是那样一个原不引人注目的素淡与宁静,不需要招摇和炫耀,如墙角之梅,处在驿外断桥而藏香与白的一枝,难道不能堪称独领风骚吗?那种不同流俗,洒脱出尘的风姿不也胜却人间无数吗?
杨贵妃有一个妹妹,她面见天子时不粉面不矫色。不卑不亢,实在能给为文者以生动的教训。
朴素原来就在生命的开始,可惜现在成了我们的追求,这个回归可不简单。
写作,灵魂的探险
四
当年写作的时候,很是欣赏“文必秦汉”的规范。以致作文是每字每句都小心翼翼,生怕找不到出处。时日久了,才发现这样的写法倒是多了书卷气,有了才子气,可文章就像失去了灵魂,被传统牵着鼻子走。一篇写完,全是文化,全是格律和枷锁,全是古人,唯独没有了我自己。
真正能看到自己的,应该是明代后期的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让写作摆脱了格套的束缚,有了尊重自我的精神和情怀。我便如同脱笼之鹄,在泥土清新的原野上自由行走,感受到了真实的美好。信笔写事,写景,写情,不必全篇精到,只要有一句之好,一段之好。不媚俗,不强为,放任目之所及,情之所至。
这是一个从家园逃往自然界的孩子,是一种没有追求的追求。
性灵派是有点离经叛道,更是一种尊重自我的探险与流放。师心而不师道,是一种人性的复苏。像从苗圃移植于清新大地的花木,看云出于岫,鹰击于空。
写作,灵魂的探险
五
人之于困,缘于看不明,悟不出,放不开;文之于困,缘于道不明,见不丰,辞不达。前者因为惰于学,羞于问,而为人为文都有疑惑,问题在于要敢于问道敢于突围。像是四面是环山,阡陌纵横,这时候,一定要有逢人问路,不失跬步的精神,还要有勇于探索的品质,如此,才能走出一条柳暗花明的境界来。苦思冥想和怵然为戒都不是最佳的办法。
当然写作要有顿悟,即所谓灵感,而灵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也就是有探险的精神,常常能给你带来非常之观,非常之美,非常之理。
写作,灵魂的探险
六
灵感来时,如万斛泉涌,应接不暇,这或许就是杨葆铭先生所谓的等的结果吧。等是一种沉淀和发酵,前面经历了充分的储备封存,接下来就要像酒酱,要给尚不成熟的思想和感情以时间,来获得质的蒸馏升华。灵感来时,云雾散尽,豁然开朗,景与情交融,景与理开始思辩,首尾开始呼应,铺垫与主体的因果等关节都被打通,灵与肉顿觉松弛,如痴如醉。又似乎和神明晤对,妙语连珠,落笔成花。
我常常是在夜半时分获得这种感觉,有时借助酒力,有时借助夜的宁静,甚至一缕月光和户外落叶,常常能让自己和远年的知音产生一种遥远的对话,一时,脑际是那样清晰明澈。
灵感源于累积,漫漫长夜里寻寻觅觅,抬头一望,星月隐去,旭日东升,你数了多少个星辰,太阳就能给你多少光华。
灵感是美的,微风吹皱平湖,天光云影,十里荷香,都在那一刹那间,荡漾在心中。像风雨如晦的漫长后获得极致的平静,像久郁心中的块垒,因为朋友的不期而遇,积压的阴霾被融化得通畅明朗。
灵感又是短暂的,像能量巨大的核弹引爆,它只是一瞬间最美的花朵。因为它的极易凋零,于是花开堪折直须折,可惜我们大多数的灵感都被空空的耗去,当回过头来的时候,光华已经驶入阴云,时令已至冬月。
写作,灵魂的探险
七
时分四季,地有六合,世界才这样精彩。世间有动有静,有山有水。如此,作文如水,变化无穷,世间风物都可以在文字的变化中生出万般美好。
诗文当如水,自然然的流淌出来,将有万千气象,为骈为散,可俗可雅,不一而足。其写法应该务本求变,言有物,而不拘于物,摹其象而求象外之境。如陶渊明之田园,王摩诘之山水,李义山之情怀,都有真味在其中,读来则如啜饮甘醇,令人心神摇荡。
苏子有言,文似看山不喜平。实在是道出了为文的丘壑,于是作文之法,就有虚实相生,疏密相间浓淡相宜;有动静相衬,妍蚩相映,温肃相易等。一言以蔽之,作文要寻找一种变化中的平衡。
说到平衡,它如雨后挂虹,昼尽夜临;又如梅雪争春色香俱全,难分轩轾。变化是自然之道。稼轩《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词,英雄老去之痛,得请红巾翠袖,来拭英雄之泪,给悲怆的灰色背景上,涂抹一笔淡淡的亮色,使词章不致于伤至彻骨,至断肠,此乃大家之笔。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上片部分,他笔下的秦晋高原的苍茫,如果一味儿的铺排下去,大气则大气,却刚强有余而柔性不足,诚如铁板铜牙,未免单调了许多。大地如果只有昏黄,而少了色彩点缀,我们很是怀疑春天的将要到来。令人击掌的是后两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样一句虚写,使得刚柔相济,境界全开,实乃神来之笔。鲁迅先生也是这样,读他的文章,在人们愤懑压抑之余,常常能给人以希望。
中国人作文,文与自然与千年沉淀的文化有关,文以载道嘛。所以,有志于文学的我们,应该多读书多走路,这样,我们的文字中自然就会浸渍山水自然的理趣,笔端也自有秋月春花,妙趣横生。
写作,灵魂的探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