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一个朋友在群里吐槽:本来拿出手机想查个英文单词,结果不小心打开微博,看到一个明星八卦,一下刷了好几个小时。
群里大家都表示:哈哈哈太正常了我们也经常这样。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就控制不住自己呢?
类似这样的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们,比如:
为什么我们总是吃得太多?
为什么我们不爱锻炼?
为什么我们花钱太多,攒不了钱?
为什么有人每次都找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还有人总是爱上不该爱的人?
对于这些的问题,有人从习惯的角度做出了新的解释,今天读者君就带大家了解关于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一个数据,我们的日常行为中40%以上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去做的,而是习惯性行为。
也就是说,从做早饭到开车上班到性生活,这些都是不需要费多少脑子的自动行为。
这些事情看起来又小又琐碎,但是积累起来就会影响我们每天的生活,进而影响到人生的走向。
因此总结出掌控人生的一个技巧:
了解习惯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建立一个好的习惯,戒掉一个坏的习惯。
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
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获得成功?
社会习惯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习惯如何养成?
要想养成一个新的习惯,首先你需要发现生活中的暗示和奖赏。
以锻炼为例,我们要怎么去养成晨跑的习惯呢?首先,你要为自己选择一个简单的暗示,比如吃早餐前绑好跑鞋的鞋带,或者把运动衣放在床边,然后,你还需要一个清晰的奖赏,作为一天的奖励,比如大家常常在朋友圈打卡的跑步英里数,这种数字能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当我们再次渴求这种成就感时,就会自觉地在每天早上绑好跑鞋鞋带。
比如,我们早上起床之后,为什么要刷牙?要知道,在100年前,人们都还没有刷牙的习惯。刷牙这个行为变成一种全人类习惯,就是由近百年前的一家叫牙膏生产商带起来的。
为了推销自己的牙膏,生产商先是找出了一个简单又明显的暗示,他告诉我们,在我们牙齿周围,有一层颜色不佳、影响美观的垢膜。然后,生产商又清楚的告诉我们,他的牙膏能给我们一些奖赏,也就是能够除掉垢膜,拥有漂亮的牙齿,就这样,想要漂亮牙齿的这种欲望,驱动了千百万人开始了每天的固定活动——刷牙。而且,一开始的牙膏是不会像现在这样产生这么多泡沫的,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有泡沫的牙膏用起来感觉更好。注意,有泡沫并不会让牙齿刷得更干净,只是让刷牙的人感觉更好。这个好的感觉会成为一种奖励,激励人下一次再来刷牙。信号,行动,奖励,这个闭环就形成了。所以后来的牙膏都是有泡沫的。
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获得成功的?
以我们所熟悉的星巴克为例,在星巴克,员工入职第一年都会获得不少于50小时的课堂培训时间,而培训的核心紧紧围绕着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是意志力。你可能会充满疑问,意志力这种东西怎么会变成习惯呢?
事实上,研究数据告诉我们:
意志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技能,正如同做数学题和说“谢谢你”一样,是可以教授的。
像星巴克这类主要依赖基层员工的公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无论员工对工作有多大的热情,都会免不了和粗鲁的客户产生一些冲突、争吵,会迟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2007年,是星巴克扩展业务的高峰期,那时候,公司每天开设7 家新店,每周雇用1500 名新员工,为了解决基层员工在顾客服务方面的问题,星巴克发现一个解决方法:
将自律精神转化成一个企业的习惯。
星巴克首先是在培训手册中加入一些暗示,告诉员工他们可能会遇到发火的顾客、拥挤的长队等等,并给出相应的指引,然后,经理们开始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员工,直到员工们的应对行动都变成自发行为。最后公司会提供一些奖赏,比如顾客满怀感谢的表情,或是来自经理的认可和赞扬,作为员工工作出色的证明。
一个顾客特别生气来投诉,对没受过训练的人来说,他得临场组织语言,临场思考该怎么回应,还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其实是非常消耗意志力的事情。但是受过训练的员工,他们会给出一个习惯性的微笑,不是因为他们性格更温柔,脾气更好,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星巴克通过培养员工,将需要意志力来执行的事情,变成自发的习惯,来帮助员工应对逆境。
可以这么说,正是这些培训课程,让员工们养成了微笑服务的好习惯,才使星巴克由一家一蹶不振的西雅图企业,发展为一个拥有17000 家连锁店、年收入超过100 亿美元的餐饮界巨头。
社会习惯的影响
最近微博上有个妈妈发了一个帖子,说以前她带孩子上飞机的时候,都会给周围人发道歉卡,发耳塞,就怕万一孩子哭闹打扰了别人,人家会觉得哪儿来的熊孩子,父母也不教教。
但是后来她不再这么做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她觉得,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婴儿、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人,这些人是跟其他人共存的,做父母的根本不应该为“我有一个婴儿”道歉,形成了“谁带着孩子进入公共空间谁就有罪”这种观念是很可怕的。
这个帖子一发出来,一夜之间就有200多万阅读,其中有一个网友就提到,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有一代人是独立长大的,日常生活里几乎见不到小孩子,很多人不知道在公共场合如何和小孩子打交道,不知道容忍和体谅的合理界限在哪里。如果用我们这本书的话来说,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不习惯!一个不习惯孩子的社会,现在想要提高生育率,恐怕也要用一些信号和一些奖励来让全社会渐渐习惯孩子才好。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成功与不成功的区别,往往在于能否坚持一些好的习惯,只要掌握“习惯回路”,抓住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培养正确的习惯,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旧习惯。如果你能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焕然一新,即使陷入危机,一切也皆可翻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