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的布局,密密麻麻的字,只有摘抄没有自己的想法······想必这是很多人记笔记的通病。如何打造高效笔记,如何让笔记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最有效的大脑思维整理术》这本书里教了我们一招:黄金三分法。
黄金三分法,是指把笔记本的一页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写相应的内容。
为什么要把笔记分成三个部分?其实这跟框架思维有关。假设地面上有一大堆杂物,我们要把这堆杂物整理好,就要准备一个架子,把杂物分门别类地放到架子里面,这样既整齐,又方便以后取用。我们每天都接收到海量的、不同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我们大脑里有一个框架,就知道哪些信息和知识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可以归放到哪里。
秋叶大叔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里提到过,当他想做一个领域的主题阅读时,他会列一个大纲,再根据大纲买书、读书,这样可以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深入研究一个领域。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分别负责写一篇文章,我很快就完成了,当那位同事问我怎么写得那么快的时候,我跟她说了“框架”。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先列一个框架,思考要写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然后根据框架去找相关资料。学生时代,老师布置几千字的论文,咋一看任务艰巨,有了框架之后,一点点填内容进去,任务轻松完成。
把笔记分成三个部分,相当于给笔记一个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使笔记内容明确,条理清晰,便于整理,也就更有效。
如何划分笔记的三个部分?书里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康奈尔笔记本会分成note(板书),queue(发现),summary(总结)三个部分,note是指记录内容,queue是指对内容的点评、疑问,summary是指为解决疑问采取的行动。比如,麦肯锡公司会把笔记本分成“空、雨、伞”。空,指天空乌云密布,也就是目前的情况;雨,指好像要下雨了,是对目前情况的解释;伞,指要带伞出门,是根据解释采取的行动。比如,埃森哲公司的笔记本分为题目,重点,行动(谁、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这三个部分。
不难发现,上面举例的三种三分法都很注重“行动”。要有行动,就必须有思考。记笔记的同时进行思考,避免了笔记只是复述工具。
假设我们要做读书笔记,我们可以一边记录书本的精彩内容,一边写下自己的感悟、想法,最后提炼出中心点,这就构成了读书笔记的三个部分。这篇文章就是在我的读书笔记基础上完成的。
假设我们要做会议笔记,我们可以在记录会议要点的同时列出初步行动计划,会议过后稍加完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实,不管记笔记还是读书,都要动脑思考,注重将目前的信息与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有新的收获。
(201-9-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