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020.2.4
《叛逆的儿子》
柏年的出逃类似于《家》中觉慧的出走,眼见家中父母的封建迷信、剥削贫苦穷人、冷酷残暴,甚至仆人、厨子都耳濡目染有这样的思想和行为。老头儿因媳妇被另一富人恶意侵占、儿子意欲讨公道却被打死,只能拉扯着七八岁的女孩和尚抱在怀里的男孩,对柏年家中的介绍和叙述由老头去讨饭引发。而柏年的出走则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银娜与其相似的被压迫遭遇和较为进步的意识,总体而言读起来比较顺畅流利,语言自然,以信件方式揭露恶行,既是一种展示,也渲染柏年情绪的宣泄 。
《只是一条路》
家栋本身即有一丝反抗意识的显现,在兄长安排其去工作后与俞嘉生的接触,受到熏陶和启蒙,其思想更加成熟和勇敢,借一次与董志明的争吵搏斗离开了工作和家庭环境,“前面亘着只是一条道——与环境斗争,我就要奔上此途,以至于死”。
《伊瓦鲁河畔》
以贾德为代表的村里群众反抗外来侵略者和村中背叛者的一场坚决而团结的行动,可以看见伊瓦鲁河畔人们的转变和醒悟,“然而没有人捞救,没有人怨言,也没有一个人叹气,一切都被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愤恨推开了。在他们脉胳里,在他们四周,只有一个单纯而不愿休息的而且也不能休息的兴奋激荡着……”
《一个村干部的成长》
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自叙,类似于日记,讲述个人由儿时印象中的艰苦生活到敢于反抗的不平愤慨再到从事村干部工作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坚持品质,同时也带动许多人的成长,看到妻子和其他人的进步。
《少织了一朵大红花》
大跃进运动时期生产车间的良性竞争。于师傅和常师傅的鲜明对比,对徒弟的教授、选择和培养,对竞争和对手的态度、对整个厂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小冯和小陈起初水平低于李庆林和张桂花,但勤劳肯干和循序渐进的学习使得他们日益熟练,在车厂的两个车间的竞争中还发起了一车间三个小组的竞争,李庆林和常师傅类似于龟兔赛跑的兔,二人喝醉酒导致整个小组生产速度和质量下降,最后的完成得益于冯、陈的帮助,但最终的结果是平局,一车间虽完成但质量不及,李庆林和常师傅窃窃私语认为是他们虽帮助但水平不够,然而,原因其实是李庆林少织了一朵大红花。这有双重意味,一是显性层面,二是李庆林对待冯、陈的看法的不得当和基于他们历来的表现,应然有这么一朵大红花。白朗的文笔很自然清晰,但另一方面来说其实有点流水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