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提到常山,第一时间可能会想起常山赵子龙。
这句口号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久而久之,提起常山的名将,不出意外都指向赵云——这位在演义中近乎完美、在正史中忠勇厚重的将领。
但比起出名时间,有一位同样常山出身的人物,其实更早出道且为时人所知。
少年强盗,聚众万人
这位比赵云出名更早的人叫褚燕,常山真定人。
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张燕。
这个名字想必知道三国的都有所了解。
当然,大抵也仅限于知道他是黑山贼首领。
褚燕打小就是个少年王、小混混,但他混的本事不小。他一呼百应,与那些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干上了强盗的勾当。
日积月累,在打家劫舍的过程中,当他重新回到常山的时候,已经“混”来了一万多人。
坐拥百万,降而复叛
黄巾起义之际,张燕和张牛角合兵一处,借着黄巾这把火,也拥兵举事,自成一派变为令人忌惮的黑山贼。
张燕主动让贤,推举张牛角为首领。我猜测,此时张燕觉得自己可能还不太够格统领这么多人,想磨练磨练。
好景不长,张牛角在一次作战中不幸中箭身亡。
临终前,张牛角授命褚燕继任其位。
为了更好地统领张牛角(在我看来,就是有点像老爹传位给儿子一样)的这支黑山军,褚燕改姓张,从此以张燕的姓名行事江湖。
由于张燕身手敏捷,彪悍骁勇,军中都称其为“飞燕”,张飞燕的名号也慢慢打响起来。
当张燕拥兵自重的时候,赵云还在默默地搬砖。
在190年之前,张燕统领的黑山军就已经发展到百万大军的规模了。
当然,这并非指士兵的数量,大概率是包括家庭人口。
真正用参战的兵力最多也就二三十万。
但这在当时也是十分惊人的战力了。
张燕此人滑头得很,他先是主动上书朝廷请降,被封了官,给了管事权,管理黄河以北地区。
后来可能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张燕降而复叛,又起兵染指河内地区,被朝廷派遣的朱儁带军击退。
周旋诸侯,联瓒攻绍
190年,在讨董联盟建立后,张燕贴着脸跟诸侯好上了。
他当时的想法应该就是物色个稳定的靠山。现在回顾起来,似乎他眼光不太行,最终选了公孙瓒。
但后人毕竟是上帝视角,实际上,当时公孙瓒和袁绍交战之初,前者实力是更强的,只不过越打越弱。
在此期间,张燕可能与当时正在给公孙瓒搬砖的赵云有过一面之缘。
191年,公孙瓒与袁绍争夺冀州,陷入了焦灼激烈的阶段。
张燕派了部将杜长等人,带了一支部队前去支援公孙瓒。
这次驰援具体派了多少人马并未提及,只不过结果就是被袁绍军击败,估计也斩杀了不少人。
这场败战导致张燕的人马稍微减少了一些,但肯定不会是伤筋动骨的程度。
之后的好几年,张燕一直在与袁绍、吕布交战。
特别和吕布的作战,即使被称为“飞燕”,作战迅捷勇猛的张燕,也挡不住吕布和几名部将带着骑兵小队的冲击。
当时吕布和袁绍短暂联盟,吕布作为突击队,利用骑兵小队和自己的勇武过人,前前后后十几天时间,每天都斩首凯旋而归。
通过这样的战术,吕布硬是把张燕数万精锐给打散了!
但在这个交战的过程中,袁绍军方面也死了不少人,双方都陷入苦战。
最后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燕能顶住袁绍和吕布的合攻,最终能保存实力存活下来,说明他还是有相当不俗的军事能力。
转眼间来到了199年。
公孙瓒和袁绍进入了决战期。说是决战期,实际上公孙瓒已经穷途末路,袁绍就等着给他最后的致命一击。
此时,公孙瓒固守易京,派了儿子公孙续去向黑山军搬救兵。
张燕当时已经统领十万大军,分三路驰援了。
只不过公孙瓒派出信使准备让儿子公孙续加紧增援的时候,信刚好被袁绍军截获了!
信里主要是让张燕的五千精骑先抵达约定地方,点火为号,内外出击!
袁绍一看,张燕快到了?!这还得了?
袁绍将计就计,按照信内的计划点火勾引公孙瓒出城。
公孙瓒果然中计,带了大军出城一看,哪有黑山军?全都是袁军。结果公孙瓒中伏大败,又退回城中。
在袁绍将士们加班加点的攻城下,公孙瓒最终选择引火自焚。
张燕的援军赶到半路,听闻公孙瓒已死,自然也就回撤。
他很聪明,没有再去硬刚袁绍,而是继续占山为王,养精蓄锐。
急流勇退,得以善终
204年,张燕主动示好曹操,请求让他作为偏师协助攻打穷途末路的袁氏兄弟。
当时张燕这个举措,应该算是一种试探。
没想到曹操非常爽快,来者是客,何况是之前曾经间接帮曹操对抗过袁绍的人,就给他封了个平北将军。
这个官职比起当时五子良将都要高:同期的张辽是中坚将军,乐进是游击将军,于禁、张郃和徐晃都还只是偏将军。
第二年,张燕作出了他人生最后一个重大且正确的选择:带领十万人马归顺曹操。
曹老板肯定笑得合不拢嘴。
毕竟,如果张燕不来投奔,他肯定还得想方设法解决这股放纵不羁的地方军。
张燕最后为什么选择投降曹操了呢?
原因有几个:
1、曾经让张燕吃尽苦头的吕布和袁绍都先后被他灭了,张燕自己能打过曹操吗?不存在的。
2、那些带资入股的降将,待遇都至少是封侯拜将的了。这不香吗?
3、张燕也需要为自己的儿子和家族着想。归顺曹操后,张燕子嗣得以袭爵侯位,算是比较完好的结局了。
4、张燕潇洒了那么多年,也差不多该收收心了。
这就是张燕,褚飞燕,一个曾在乱世之中激流勇进,纵横四海,却又最终急流勇退的弄潮儿。
他算是黄巾军将领中转型最成功的一位。
能在汉末三国时期,拥兵十万,雄踞一方二十一年,放眼同时期的军阀,也没几位能达到这种体量,还如此长久!
论名气、地位和品格,张燕肯定不如赵云。但论统军能力,他可能要比赵云更胜一筹!
(本文主要参考《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