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吕氏春秋》一则

读《吕氏春秋》一则

作者: 探路前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2-19 12:38 被阅读0次

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

选自《季东纪第十二》

译文:整个世界的价值不如人生命的价值贵重,而读书人用自己的生命为别人(指有权势者)效力。用自己的生命为别人(指有权势者)效力的人是这样宝贵,但人(指有权势者)不懂得靠什么方法才能得到他们。贤明的君主一定懂得读书人(的志趣、追求),所以读书人(为贤明的君主)耗尽体力、倾其心智,直率进言交相诤谏,而且不顾个人安危。豫让、公孙弘就是这样的人。在那个时候,智伯、孟尝君了解他们。世上的君主,获得方圆百里的土地,四境之内的人们都表示祝贺;获得一个读书人就不高兴,不懂得祝贺,这是不懂得轻重关系。商汤王、周武王,是诸侯国的国君,读书人都去归附他们;夏桀、商纣是天子,读书人却离他们而去。孔子、墨子是普通百姓,天子和诸侯国国君都无法与他们争夺读书人。由此看来,高贵的地位与富庶的待遇都远远不能够吸引读书人的到来,一定是自己懂得(了解)读书人(的志趣、追求),然后才可以把他们招集来。

这段短文主要观点是要想成为天下的君主,就要获得知识分子的支持,而获得知识分子支持的方法唯有了解他们的志趣和追求不可。

二十一世纪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小到团体、企业,大到国家、社会,都需要人才的支撑,才能发展好。现在社会,决不能忽视高科技人才,因为他们真的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由此,对他们的志趣和需求要相投而不是相悖。

今日部首练习1 今日部首练习2

相关文章

  • 欲望真的一无是处吗?

    欲望真的一无是处吗? ——读《吕氏春秋·离俗览·为欲》有感 川夏 《吕氏春秋》我是没有从头到尾看过的,只是对其中的...

  • 不靠谱的道德批判

    文 | 张是之 1 先看一则历史典故,子贡赎人,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 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

  • 读《吕氏春秋》有感

    《春秋》赋 一部春秋史,尽是为人事! 功业有天时,成守皆不易! 圣贤拥天下,功业不自持! 岁月无常时,无常便是常!...

  •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道德经研习资料4)

    01 《吕氏春秋·察微篇》记载了一则“子贡赎人”与“子路救人”的故事: 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

  • 古训: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01 《吕氏春秋·察微篇》记载了一则“子贡赎人”与“子路救人”的故事: 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

  • 你是否在生命的长河里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是小学时学的一则寓言,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大意为: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

  • 失之得之

    《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

  • 从“掩耳盗铃”说开去……

    《吕氏春秋》里讲了一则故事,说是贵族范氏一家逃往齐国,有个人就想去偷他家一个口钟,因为担心钟响,惊动邻人,所以捂住...

  • 论读书

    读《商君书》,如同登上雄峻高峰一览群山之小,奔腾在胸中的是劈山开路奔向大道的决战决胜之心。 读《吕氏春秋》,从遥远...

  • 智得与智失

    《吕氏春秋》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吕氏春秋》一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pi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