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读书准备看的
《高考只是我们通向社会的一个“坎”》

《高考只是我们通向社会的一个“坎”》

作者: 小炜践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6-06-10 17:22 被阅读331次
    人生的一个起点

    回首四年前的这个夜晚(6.8),那时玩的很疯狂。大家考完,就像如释重负似得。其实,高考只是人生一个起点而已。大学也只是人生的一个职场训练场。但中国的教育是高中“管制型”的,放学是”放羊型”的。这就导致了大学生一毕业时无法马上适应职场的强度。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又眼高手低,使每年的失业率不断地攀升。

           四年大学,一个不长的时光片段。在这个片段里,你可以给自己任何尝试和锻造,给自己任何一种设计与安排,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学段,甚至每一天、每一刻。正是这些不同的尝试与锻造、设计与安排,你会成为一个非常不同的人,同样也就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和个人的品性。

    如果这段时光中,融入的是书卷、思考、审视和理想的强化,借助于课堂、书本以及分享,学识的精进会扩展人的心胸和视野,到四年结束时,这一切都成为你的个性特征,是属于你的神韵。
          在我们的生命中能与大学相遇,将会更加美好。这是一段纯粹的时光,只有书本、阅读、想象。也许人生的意义是在其后才真正展开,可是如果可以借助于这一段时光,储备足够的想象和知识,拥有明确的判断,让自己可以按照心的判断前行,人也就有了心灵的归属。

           我认为大学学习真的并不需要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做太多的考量。读大学应该是为你的一生负责,而不是为你选择就业负责;是为你能够长久地发展负责,而不是为你一时的工作负责。人的一生也许会有多种职业选择的机会,也会在多个岗位上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一定无法让你胜任你的职业,你需要不断持续地学习,才可以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持久性。

          修养比较高的伟人,读书是为了激荡思想,推进文明。书本是这样一种东西,它犹如种子,遍稙于我们心灵荒野,让我们的心灵细腻而明晰,让我们思想饱满而睿智。越是具有智慧的人,越是对智慧与思想孜孜以求。而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进入技术时代并从中获益,其深层次的动力,来源于人类思想的不断跃进翻新。
           读书形成的思想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自我化。读书是形成自我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依据我们每个人的习惯、爱好和天性,自己来做。每个人的一生一定存在着一批你最喜欢的书,一定存在着个最适合你的阅读方式。但寻找到这批适合你的书时,要你通过水滴石穿,慢慢浸淫而形成。通过读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过程,而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
            所谓的思考思人、考事、循理

           思人,就是看别人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要看他人的成,更要看他人的败。要看他人的喜,更要看他人的哀。思人,不是少年多情,也非少女怀春,思人是说从我们目今的视野中,提炼并总结出普遍性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大概就可以称为人性。

          如果你思考,就会不无惊讶的发现,人性实际上并无善恶之分,你认为很坏的人,做事也有他们的理由。你认为很完美的人,做事也难摆脱私欲。人性就是这么种客观的存在,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全部的世界。

          但人与人不同,同样拥有一面人性之镜,有的人是哈哈镜,世界映入其中,是被扭曲的。有的人是放大镜,局部看得通明,但看到不全景。有的是缩小镜,看到的世界倒是蛮大的,偏偏就是细节含糊。

          我有古铜镜,赠君照初心。思人,就是见贤思齐,就是从别人的思维误差中,矫正自我的错误。洞悉人性者,拥有最明丽的心镜,能够让我们,最清晰的看清楚这个世界。

           考事,就意味着不再以成见看待世事。许多你以为看明白的事情,其实不过是水面上的冰山,你看到的,永远只是不足全局的十分之一。考事,就是要看到你没看到的那些,那些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循理。这个世界,只是个表象。思人的目的,是找到人性的规律。考事的目的,是找到事物的规律——除非你看到隐藏在世相之下的规律结构,否则,就无以建立起自我的思维认知体系。

            当你明了这些,就可以化繁为简,先行构建自己的三观:
    世界观——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的想法是不是存有大的偏差?
    人生观——人应该怎样生活?你现在的方式是不是符合人性本身?
    价值观——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又是最重要的?这个次序,想对了,就做对了。

           做对了,你的心智人格,就会从一个吃奶的婴孩,成长为一个俊逸不凡的少年。

          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 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 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成长、改变或突破,这是人类从一粒受精卵开始,就始终在做的事情。

           但奇怪的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些人却因为挫折感所带来的不愉快体验,开始逃避成长,躲避改变,回避突破。但这种逃避、躲避与回避,都是没有意义的。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犹如一个终生没有睁开过眼睛的人,他死闭着双眼,不肯去看这美丽的世界,只因为他害怕光线刺痛眼睛,就因为这小小的恐惧心,他宁肯把这世界,想象的愁云惨雾。但他只要下决心,睁开眼——人生就彻底改变!

           成就一个人的,不过是三个维度的要素学识、能力与心态。而学识和能力的增长,取决于积极的、无畏的探索意识。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叫失败者,那这些人,多半是败在他们自己的心态上。
           只因为心里莫名的畏惧,不敢尝试,不敢成长,不敢改变,更不敢突破——佛家说,回头是岸,说的就是思维意识的刹那间自我改变。从做事开始,从实践开始,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你会发现,这真的很容易,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容易,只要去践行。
            如果在选择大学时就和未来的职业挂得太紧,扼杀了自己对于自然界、对于社会、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那么大学学习实在是一件痛苦而无趣的事情。没有兴趣是没有学习动力的,而且也不能够全面自由地发展,完全职业束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令人担心。

          在耶鲁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任何一个在耶鲁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耶鲁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因为耶鲁不希望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略掉在其他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

           耶鲁有一门大课,叫做“大策略”,由两个研究世界史最出色的教授轮流讲,这是持续一年长的课程,是一种非常综合型的训练,讲到孙子兵法、管子经济、古希腊策略等等。这就是耶鲁大学能诞生那样多的总统的教育功效。树立以如何为学生长远发展做出努力的理念,这才是教育应有的功能。

           认真去观察那些取得成就且发挥作用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所拥有的是不局限于专业的能力,拥有的是去做事情的能力;他们所拥有的并不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是拥有与人合作、寻找成长的知识;他们所拥有的并不局限于技术,而是拥有了理解人性与激发能量的热情;他们所拥有的并不局限于对于自己的自信,而是拥有对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所达成的自信。
           我一直坚信地是机会一定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所以希望大学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准备,学生们也要在读大学期间,学会理解专业学习的价值,好好地发展自己的心性,这样才可让自己拥有长远发展的基础。
           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教育,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只是我们通向社会的一个“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ps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