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人以群分,真是再正确没有的。自从我放弃做微商,改码字以来,朋友圈一下子变得没那么激情澎湃了,再没有早晚打鸡血的口号了,也没有晒单夸货的截图了。
当然,我并没有要贬低微商的意思,说实在的,做微商还真要有强大的心理和韧性,一般人还真做不来。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自从我重拾码字这个爱好后,圈里基本上变成了文字交流地。所进入的群基本也都是写作交流群什么的。日常逛的平台也都变成了豆瓣、简书。仿佛自己妥妥地是谈笑有文人,往来皆作家的人了。
好哒,这都是表象啦。实际上我们这群人都还没什么成就,都在默默地写写写,都是属于那种没什么大期望的,相互间鼓励的也是:不管什么结果了,先默默写起来吧。
偶尔也听说谁谁谁又出书,谁谁谁在北上广签售了,谁谁谁的公号文写出十万+……
不可否认,即使是写文章这样一个传统的较为含蓄的创作类型,也并不都是埋头笔耕、不问世事的。有许多写作的人强烈希望自己能够感染众人的情绪,得到大众赞美与尊崇,其中部分人还醉心名利,开讲座、设课程等等。比如咪蒙们。
还有一些写作人,情感充沛,对情感的感知与挖掘是他们作品中的精髓。创作能慰藉他们自己的孤寂,甚至能慰藉读者。像三毛们。
还有一些写作人,他们的理想更为宏大,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改变世界,他们干劲十足,致力于消除贫困、推进民权、结束战争等等,为此,他们不惜赌上自己的声誉甚至是生命。像鲁迅、崔永元们。
还有一种非主流的写作人,他们也专注于自身,但他们会奋起领导一场运动,与陈腐的艺术决裂,从而为后人的持续探索奠定基础。譬如从前的“朦胧派”,当代的马原等,这一类作家因为走在时代前端,人数不是很多。
啊,那我们拉拉杂杂地说这么大一堆是为了干什么呢?给作家分类?
这也不太准确,只能说是给进行文学创作的人大致分了下类别吧。毕竟,这其中在进行创作的许多人都还不是作家呢,比如我,以及周围这一圈还在默默码字的人。
那么,给这些人分类有什么意义呢?好吧,这个分类说还真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是在梅塔·瓦格纳女士所著的《发现你的创造力类型》一书里借鉴的。
在《发现你的创造力类型》一书里,梅塔·瓦格纳女士把创作型人格分为五大类:明星型、工匠型、先锋型、感知型、激进型。她眼中的创作,当然不止是码字这一项,她在这里是指一切艺术创作。
那为什么要分出这么些创作型人格呢?这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呢?
有的,梅塔·瓦格纳认为,创作型人格是指基于你的创作动因来划分的,找到你自己的创作型人格,有助于开启你在艺术上的自我发现之旅,从中找到乐趣与启发。
拿我们正在进行的写作来说,我们这群默默埋头码字的人,在这个阶段,或许可称作工匠型人格,之所以限定于这个阶段,是因为创作型人格的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有可能相互掺杂。
好,说回工匠型。这类人确信,无论是否能从中获取报酬,无论世人是否能知晓他们的存在,他们都会坚持自己的喜欢而写作。这类人拥有真正的创作激情和完成作品的坚强意志。往往倾向于过程,对结果并不是那么在乎。
但是,梅塔·瓦格纳也恳切地告诫这类写作者:工匠型也是要吃饭的。
作为一个工匠型写作者,如果没有他人的支持,那某种程度上是会陷入困境的——没有保证生活的钱财,会让你四处奔波谋生,没有时间创作,也有可能让你无视俗世人际关系,变得孤独,更有可能为了生存,“被迫”向自己不喜欢的商业化转变。
因此,梅塔·瓦格纳建议工匠型:可以从事一份与你的创作类型相关的职业,适度“向钱看”可能会让你的创作生涯走得更远。
毋庸置疑,梅塔·瓦格纳是冷静的,她把创造力这么一个看上去很感性的东西细分缕析,一一归类,并针对不同的创作型人格提出了具体的鼓励和建议。也许,她的条分缕析真的能够帮助我们灯光下走下去,而不是凭着一头热情扎进“创作”中,浑忘了自我。
你属于哪个类型,是哪棵葱?来对照下吧,这可以让你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内心,并据此发挥或改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