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握规律智慧引导——八岁儿童心理特征

把握规律智慧引导——八岁儿童心理特征

作者: 叶雨1105 | 来源:发表于2021-04-08 07:57 被阅读0次

二宝和妻子的几段话值得记录。周三下午放学回家:

“妈妈我今天心情特别好、很快乐”

“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很快乐?”

“今天学校开表彰会(月主题表彰会),还提到了我的名字”

“是吗,妈妈也看到了你这段时间的努力、进步。祝贺你,加油!”

“我会的”

“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能和妈妈分享自己的快乐,说明你真的长大了。如果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会更好。”

二宝善于动脑筋,最近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偶尔说谎话,但不马上揭穿他。妻子能以尊重、平等的身份与他对话,呵护孩子的心灵,巧妙的引导。如坚持很好的每天读书打卡,二宝更喜欢读童谣、儿歌,因为每页字数很少,读起来比较轻松。如果遇到《小鲤鱼跳龙门》、《和玩具一起长大》每页字数多的,他百天会偷偷的把书藏起来,晚上读书会理直气壮的说:

“妈妈哪本书找不到了,怎么办”

八岁儿童一般都进入一年级下期年级学习,此时的孩子和初入一年级时相比,明显有了变化了。像变得更加活泼自信了,对大人的心理依赖更加少了,活动范围更大了,有了更多的伙伴,学习能力增强了,等等。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更多了,像闹情绪的频率增加了,顶嘴现象突出了,不愿意受管教约束,玩儿的心思更重了,做事缺乏条理,注意力分散现象明显等。

孩子为什么会两级分化现象如此突出呢?这源于儿童心理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认知、思考、行动力上出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从网上看到一篇材料值得借鉴:

一、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儿童对大人的心理依赖逐渐降低。

(一)成长变化:经常会看到一年级孩子,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会牵着大人的手紧紧跟随。这说明孩子独立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一年的成长、适应和锻炼,进入二年级后,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逐渐放开紧牵着大人的手。孩子在一年级时对大人有很强的心理依赖,主要源于对陌生的环境还没有熟悉,出于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心理,常常紧紧伴随着监护人。进入二年级后,这种依赖于大人的情形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儿童已经熟悉了小学校园,熟悉了上学和放学的路径,清楚每天自己要做什么,这为他们逐渐摆脱对大人的过度心理依赖创造了条件。

(二)突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父母,包括老人在内,大都无视孩子这种成长变化,仍然会对孩子不敢放松,常常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其他意外的发生。这种过度保护,反而会让儿童探索活动得到限制,使孩子自信心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女孩儿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进入八岁后的玩伴儿时期里,都普遍对玩儿有了很大的渴望,如果大人过度保护放不开手,必然会让孩子产生不情愿或者反感情绪,这对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又产生了新的影响。

(三)重点工作: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活动能力增强这一现实,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则应该成为重点工作,否则,你会越来越放不开手,越来越对孩子自由活动不放心。很多家庭常忽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一是缺乏家庭教育的强烈意识,二是不清楚安全教育重点,三是没有连续性培养的时间,四是第一教育责任人不能明确定位,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孩子安全教育没有具体责任人。安全教育关系到生命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孩子今后是否能真正走独立的关键,只要你重视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把上述四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儿童学与玩儿的矛盾更加突出,常会因此引发大人情绪失控。

(一)产生原因:因为八岁儿童已经处于玩伴儿期,对玩儿的渴望更为强烈,但应试教育却又极大地限制着孩子玩儿的时间和空间。我接触全国各地很多家长,普遍反映说孩子课外作业多,加之又有兴趣班学习,常使孩子想玩儿又没有时间,只能在学习或者做事的过程中夹杂着玩儿,这样一来,既让孩子玩儿不痛快,又不能保持做事时的注意力专注。当大人看到孩子做事或者学习不认真时,会不厌其烦地督促孩子要认真,但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却不被大人所理解,一味督促或者用生气发火来逼孩子就范是起不到作用的,相反,却常让自己情绪失控。

(二)情绪管理:如果你经常陪伴教育孩子,你就得成为情绪的积极管理者,不能拿成人的心态去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否则,你心态不好,情绪管理能力又很弱,必然导致你每天重复发脾气。很多家长不清楚一种现象,就是情绪的相互影响与强化作用,凡是经常爱和孩子发火的家长,你去认真观察,你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肯定也会不好。其实答案很简单,你在给孩子树立一个负面的榜样,孩子不知不觉间便模仿了你的言行,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家长不管孩子表现如何,你必须要管理好情绪,不被孩子行为牵动着。

(三)解决方法:理性的家长都会充分重视处于玩伴儿期的孩子,上面谈到的情绪管理问题,光一味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根本的所在,就是要合理安排孩子玩儿和学习的时间,尽可能多安排一些玩儿的时间,同时给孩子意识的灌输--玩儿要专注,学习更要专注。有些家长还真不知怎么关注孩子玩,不清楚玩儿的内容也,说到玩儿就放开孩子,让孩子随便去,这可不行。玩是有讲究的,像亲子游戏,玩伴儿游戏,单人游戏等,都要动动脑筋鼓励孩子去专注玩儿。至于兴趣班我建议能减则减,时间就有了。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之下,孩子玩儿的专注了,自然学习也就更专注了,这样一来,学习效率提高了,用在课外学习的时间就相应少了,反而又进一步增加了孩子玩儿的时间。

三、好习惯培养进入关键期,儿童此时更不愿意受约束。

(一)问题表现:绝大多数八岁儿童,因为父母不懂家庭教育,或者不知道如何连续性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情感习惯,结果进入二年级后,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不管你如何约束和督促孩子,他们都会我行我素,让家长拿孩子没有办法。与此同时,进入二年级后,孩子学习明显有了分化现象,一部分孩子成绩保持稳定,一部分孩子成绩缓慢上升,还有一部分孩子则急剧下降。我常讲,孩子成绩的好与差,本不在学习本身,全在各种习惯养成方面,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品质和习惯培养的家长,会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兴趣。

(二)适应约束: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常与规则约束和时间意识培养相辅相成,可是纵观很多家庭里,既没有家庭规则,又没有生活作息时间表,也忽略对孩子进行时间意识的培养,哪还谈得上对孩子进行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呢。即便从家长自身榜样作用来讲,又有多少家长有好习惯呢?光对孩子强调怎样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你用行动来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好习惯带动之下,孩子自然就会跟随着大人的节奏走。否则,面对没有秩序的家庭氛围,孩子根本不愿意单方面受约束,随之而来的就是矛盾和冲突。

(三)决战时期:我这么讲,可不是危言耸听,很多儿童为什么进入少年期后,行为失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儿童期没有好习惯培养,最后养成行为散漫,不愿意受管束。从长远教育的意义来讲,家长必须要重视八岁儿童的好习惯培养,否则,你错过了这个阶段,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再去谈习惯养成就很难很难了。习惯缺失,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上进心,学习兴趣,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品质的培养。另外,我还要强调一点,孩子对好习惯培养有一个适应期,如果从现在开始,长期连续性保持下去,孩子会从不适应到适应,直到好习惯定格。

四、儿童认知能力出现分水岭现象,重视家庭与否其结果天壤分明。

(一)认知表现:有些儿童进入八岁后,行为表现的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认知也日趋朝健康方向发展。但有些儿童却呈现对什么都无所谓,尤其对不良行为,根本不再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批评。大凡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孩子,归因去查找家庭教育现状,基本都属于缺失状态,要么是父亲教育缺失,要么是母亲不懂教育,要么是隔代教育占据家庭教育主体。说到这里,如果你是父亲,或者是母亲,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孩子到底该由谁来做第一教育责任人。如果教育责任人都不明确,又何谈教育内容的实施呢?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危机感。

(二)认知来源:有家长常问,孩子认知源自哪呢?答案很简单,就源于朴素的生活,家长至少得给孩子灌输好孩子意识,这属于目标发展问题。如果孩子连好坏都分不清楚,美丑善恶也弄不明白,那肯定对什么也无所谓了。认知培养一方面源于情感习惯教育和培养,从感恩、爱心、孝心、同情心、宽容之心、承受挫折、助人为乐等方面着手。另一方面源于孩子丰富的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丰富的知识。课外阅读领域是很宽广的,家长不要拘泥于经典本身,像科学、自然、社会等儿童书刊杂志等都适合。

(三)认知实践:任何学习,最终都要付诸实践,在应试教育的今天,知识学习往往脱离实践本身,而只单纯追求成绩和分数,最后让孩子成了学习机器。有些孩子可能成绩很出色,但是回归生活后,却表现的截然相反。所以,请家长必须要理性看待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只追求应试教育本身。说到认知实践,并不复杂,孩子一日生活,从早到晚,只要家长成为有心人,在亲子陪伴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场景,生活现象去随机择取。只有让孩子看得见,体验得到,引导和教育才成为可能,否则,空口说教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五、儿童对性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但性好奇心尚且不强。

(一)性别取向:八岁儿童此时已经能够明确定位男孩儿和女孩子,也概略清楚性别角色,知道男孩子与女孩子在衣着和发型上的区别,在与异性同学,或者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彼此能够友好相处。但是也并不能说八岁同龄男孩儿和女孩儿相处的过程中没有矛盾产生,比如男孩子喜欢用游戏心理面对女孩,追逐打闹过程中常会把她们惹的很烦,如果遇到相对利害得理不饶人的女孩儿,男孩儿会受到反击,进而发生矛盾和争吵。遇到这些情况时,老师常会批评男孩儿,而“护”着女孩儿,同时女孩儿父母也可能介入矛盾解决。

(二)教育困难:传统的家长常会有谈性色变的心态,经常有家长前来咨询,都说面对孩子的性教育感觉极为别扭。面对这些相似的现象,我经常告诫家长,性教育是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生理教育,如果你不改变传统的观念,坦然面对,肯定会造成孩子性教育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性犯罪,同性恋,性心理问题等,都无一例外与健康的性教育有密切关系。如果家长本着对孩子成长教育负责的精神,必须要更新性教育观念,学习有关性教育知识,来理性面对孩子的性教育。我建议男孩儿由父亲来做性教育,女孩子由母亲来做性教育更为稳妥。

(三)教育途径:由于八岁儿童性心理仅限于对简单的性知识问答,此时身体源本性冲动尚且没有建立,所以,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基本能满足孩子对性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建议家长买一些书籍,特别是图文并茂的书,或者画册,重点来引导孩子观察和了解自己身体器官构造、功能和生理卫生保健等内容,而对于异性身体器官构造和功能,则可以结合图片来讲解,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男孩儿和女孩儿在身体上有哪些不同。同时性教育主题还应该有,如何欣赏和接纳异性,比如相互尊重,礼貌往来,互相帮助等。

六、儿童审美观有了明显发展,需要家长格外重视。

(一)审美心理:很多家长极少考虑对孩子进行审美心理的教育和培养,这也不奇怪,当今社会丑恶现象无处不在,成人世界大都被污染了,美在人们心中正一点点淡化。审美心理包括几方面,一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二是对行为的辨析,三是个人形像的重视,四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分辨,五是对人际关系中美丑现象的态度等。审美心理,需要从儿童期加以重视,否则,当孩子纯洁的心灵被社会负面现象所同化后,再教育就要费力气和周折了,甚至有些孩子行为表现出现严重偏差时,就很难彻底矫正。

(二)会发现美:八岁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所受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对处于玩儿伴期的儿童来说,他们更多关注玩儿的内容本身,如果没有大人的引导,很少主动去关注发生在身边事情的观察和思考。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家长常变得麻木不堪,很少有人愿意直面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丑恶现象,唯恐避之不及,这种消极的心态,常会与浅表的家庭教育意识交织在一起,直接造成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缺失。如果你想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必须要清澈你的心灵,擦亮你的眸子,心怀善良,理性地捕捉生活细节,不管是美的现象,还是丑的现象,都可以拿来做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娓娓道来中让孩子理解何为美。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八岁儿童认知能力已经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又处于一个愿意受约束的行动习惯阶段,很多家长常会感觉孩子进入二年级后,明显有教育吃力的现象。这说明,你的家庭教育知识储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需要你系统化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才能拥有育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秀的家长,至少要有前瞻性的目光,对于眼前孩子成长教育不仅思路清晰,还要清楚今后至少三年之内孩子应该处于何种成长状态,这样你才能耳聪目明,不管孩子现在产生哪些问题,都可以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

相关文章

  • 把握规律智慧引导——八岁儿童心理特征

    二宝和妻子的几段话值得记录。周三下午放学回家: “妈妈我今天心情特别好、很快乐” “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很快乐...

  • 2022.7.26下午 万平《个案儿童的矫正与思考》

    教育智慧与引导力量 一位卓越的教师带给儿童的就是充满在教育智慧与魅力的引导力量! 不忽略孩子,关注他,重视他一这是...

  • 把握规律

    今天上午,在马路边,跟几位摆摊卖苹果的果农聊了聊,了解一下苹果行情,销量等情况。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了一篇刘润的文...

  • 把握规律

    人在进入校园开始学习,到踏入社会开始工作生活,无不在一直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但能够让...

  • 祸中有福,福中有祸 ,无论祸福都不会长久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之二 □ 湖 山 老子的《道德经》是哲理之书,智慧之书,他的智慧来自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来...

  • 智慧的面相是怎样出现的?

    智慧,并不是单纯的看成绩好坏,也不是读书能到达多高的地步,而是把握生活曲线和生活规律的大智慧。 人生智慧的主要形成...

  • 游戏,助力教育教学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我们应当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

  • Treblebass钢琴教育丨儿童不愿意学钢琴怎么办?

    兴趣爱好的教育培养与正确引导,在钢琴的学习培训中是极为重要的。这篇文章从少年儿童自身的心理特征和刚开始学钢琴的年纪...

  • 我的游戏我做主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陈鹤琴 “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必须...

  • 【做事方法02】把握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把握规律是成长的表现 成长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做事规律的把握越来越准确。对事情的规律把握地更加准确之后,做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握规律智慧引导——八岁儿童心理特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rm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