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632/88d8c8c2acba4526.jpeg)
1.听书笔记
1)很多数据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客观、公正,反而常常会因为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误导。
2)数据研究的过程分为数字标准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3个步骤。每个步骤中都有容易被忽视的陷阱,这导致数据无法客观反映真相。
3)如何避免被数据误导?警惕数据的产生过程。看到数据时想一想,数据的来源?样本是不是特定人群?结论有没有逻辑问题?
4)警惕大脑本身的非理性。不要止步于一个数据。要知道,永远会有一个视角是没有被发现的。要保持思维开放性,拥抱不确定性。
2.听书感想
数字世界已经到来,数据产业蓬勃兴起。
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数据化的世界,需要形成数据思维,更高效地和世界互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也要保持对数据的警惕,避免被它误导。
因为数据并不完全是理性的,并不能完整呈现事情的本来面貌。
这让我想起来,在上学的时候,参与过调查问卷的实践,去发放、收回并录入问卷中的数据。
我在过程中发现,同样的问卷,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认真填写,有的敷衍了事。
这样的回答,统计出来的结果准确性就很难保证了,而后的研究成果可能就会和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这还不说问卷的设计,以及调研的人群范围,会不会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让人费解的统计数据。
比如,城市平均工资,你懂得哈。
所以说,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理性客观的解释,但却并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它只是精彩现实中的一个小小侧面。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得怀疑一切数据,也不去培养自己的数据思维和分析能力。
而是要注意,我们不能尽信数据,陷入唯数据、不唯实的陷阱中。
对数据,保持开放的视角,会发现真实情况的别开生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