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更想去的是前方,和他的战友站在一起,迎接惨烈的战况和那必然来临的曙光,但他最终只是孤身一人,选择踏入满城风雨,选择做那支射向敌人心脏的利箭。繁华呵,不过是一层金粉,用浅浅的色彩勉强维持内里肮脏的黑白假象,人们已经被蒙蔽得太久太久,而他要做的是引导清风把腐烂的气息吹散,让罪恶与欺骗在阳光下无处遁形。每一个夜晚,从那样恐怖的监听中透出来的是像清泉一样动听的发报声,这是地下工作者李侠对党,对人民深沉的爱,是虽然行走在生死边缘却仍旧不改的使命。
密网之中,人人心怀鬼胎,各谋出路。这样的时刻,信仰、使命、国家似乎低如草芥,但李侠没有任何犹豫,只因党的需要,他从延安来到上海,依靠信仰,依靠着我党必然胜利的信念,借助小小的发报机从敌占区向解放区传递极为珍贵的情报。黑暗中也必然可以战斗,而这种战斗是隐匿的,是孤独的,是壮美的。白天,李侠是不起眼的写字先生,晚上,他就变成了“党的眼睛,党的耳朵”,凭一己之力架起信息传递的桥梁,为我党革命的成功贡献巨大的力量。他不是钢铁机器,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活着、爱着、战斗着,他是柔情的,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又同样是坚毅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影片的最后,李侠结束发报,完成了他最后一次任务,留下了这样的话:“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是什么让他紧守秘密?是信仰,是崇高的,是值得他为之付出一切、紧紧攥住的光。从来不止一位李侠,也从来不止一位同志将心交付阳光,将身隐入黑暗,这些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罹忧罹怖,无畏无惧,虽肉体凡胎,却灵魂不朽。相比之下,军统王牌发报员姚苇则空有一副烂皮囊,投入敌军,充当残害同胞的罪人,他就像草原上的鬣狗,把死亡当做狂欢,把利益当做至高无上的神。他那么脏,那么可悲。姚苇以为摇尾乞怜是识时务的俊杰,可他终究只是敌人的狗,早就失去了尊严,落得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下场。
《永不消逝的电波》以烈士李白为原型,将原人物的机智果敢、舍生取义赋予李侠,同时也开创了谍战作品的先河。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一份记忆,它们记录下新中国一路走来的每一处闪光,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就像陈然烈士在诗中写到的那样:“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者才乞求自由。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众多的我党一线的情报人员默默无闻,他们抛却过往,深入敌营,怀着与敌人共事的痛苦和煎熬,与自己的同志们并肩作战。只有真正置身于他们的境地,才会明白那随时面临暴露的命悬一线,才会明白一天是怎样按秒度过,才会明白潜伏是直接和生命挂钩的,一招不慎,灰飞烟灭。
心若向阳,便会成为酷刑之下紧闭牙关的“硬骨头”,便会成为党和人民永远铭记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坚定信念,就是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以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青年一代虽然远离战火,但已经加入到另一种形式的斗争中,面对无理由的指责与诋毁,我们更应该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奋斗,做好长久而充分的准备,应当在困难与挑战到来之时,有能力有干劲迎接,这是新时期青年人的担当,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李白烈士牺牲之时,距离上海解放只有二十天,他永远留在了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但今天,李白烈士,您期待的黎明早已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