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视《误杀》后,一连几天都被影片中诸多的情感和情节感动着,而感动之余,更多的则是一些思考。
影片中的未成年的“平平”在被警察局长那同样未成年的儿子下药强奸、威胁后,极度恐慌的告诉了自己的母亲。
柔弱的母亲在企图组织女儿“不堪视频”外泄时被施暴者殴打,“平平”从背后将正在毒打母亲的施暴者重击而亡!“平平”选择报警,而母亲却坚定的摇头,并连夜掩埋尸体。
出差在外的父亲在久久打不通家里电话的情况下,果断连夜赶回家,看到委屈而惊慌的妻女,他没有任何一句抱怨,运用自己的智慧将所有的痕迹抹掉,并用“蒙太奇”手法,制造了所有不在场的人证和物证,纵使那个被杀者的母亲是警察局长,纵使她已然推断出了所有的案情,纵使她徇私枉法不顾一切地将“平平”一家四口抓了放、放了抓,可苦于没有证据,还是不能将真正的杀人犯“平平”抓捕归案。
当看到“平平”的父亲自首,“平平”和母亲随后都纷纷去自首,都争着当“杀人犯”,媒体采访周围的人以及呼吁法律给予“平平”一家无罪释放时,我流下了眼泪,内心一样希望那个误杀了人的少女和她的父母,能够被无罪释放。
影片中那个被杀者曾把同学的眼睛戳瞎,可他那当警察局长的母亲不仅没有去下面惩罚和教导,而是拿出十万元平息事态。
而他竞选市长的父亲则把重点都放在自己的竞选事业上,除了给儿子一个响亮的巴掌外,什么也没有做。
他们教育的失败,最后却要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平平”一家人来埋单,这对勤劳善良而又乐观积极的“平平”一家,是极度不公平的,他们没有招惹任何人,过着市井小人物的幸福生活,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竟然因为一个“问题少年”而成为阶下囚。
“平平”作为一个未成年少女,平日不愿意跟父亲沟通,参加夏令营时面对陌生男生的酒水不设防,导致自己被强暴后遭威胁。
她的母亲为了保护女儿的隐私和所谓的名誉,没想过运用法律手段为女儿寻求公正,选择了自己去面对恶势力,导致了自己被殴打和女儿误杀坏男孩。
她的父亲知道一切后,更是一门心思想要保护自己的妻女,运用自己从电影里看到的手段,竟然真的做到了“死无对证”。
这个聪明的父亲,如果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拿起法律的武器,是否也能成功的为妻女争取到宽大呢?
影片最终落脚到“人性”,哪怕“死无对证”,哪怕观众都觉得死者死有余辜,哪怕警察无法将他们绳之以法,可作为一个善良的、正直的人,“平平”的父亲最终选择了自首,将真相公之于众,让人唏嘘不已。
管了二十多年的犯人,最初入警时对犯人好奇,每看一份档案都如读一篇小说,每一次个别谈话都感叹半天。
见惯了穿囚服的人,听惯了他们的犯罪过程,熟知了他们的犯罪手法,甚至于如今一看到新投犯,不看卷宗不谈话,只瞟一眼,便能分辨出她犯了什么事。
说实话,这一路走来,随着工作时间越长,对犯人的关心和感情就越来越淡,那些触犯了法律的罪犯,只是我的工作对象,只要按照规定的条条框框去做那些合理或不合理的事务就行,当然,也不会有太多的偏见和同情。
这么些年,手上经过的犯人不计其数,除了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佘祥林案”外,其他还真没有冤假错案。
偶尔会记起曾管教过的两个刚满18岁的少年,一个是受同学委托到车站去接个人,顺便接过了对方手里的包裹,可谁知道那包裹里头有海洛因呢?
另一个是技校毕业季,被同学骗到外地去实习,到达实习地点后即被传销组织带走,无法与家人联系,关在传销组织里不到一个星期,那个窝点就整个被警察端了,她也就稀里糊涂的坐了牢。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社会上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做一个善良的好人。可只要有“性本恶”的人存在,好人就难免会受牵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