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到了该和明清小品说再见的时候了。
从去年十一月底开始,断断续续,历时约两个半月,束之高阁迄二十年的《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终于全部读完。五百六十篇小品,近千页,洋洋八十四万字,几乎每篇小品都咀嚼了两遍,确实不容易。中间度过三个半月发酵期,接着又一月有余,对其中大部分作品反复玩味,成读书笔记二十九篇,觉一身轻松,又难免几分怅惘。
附录部分张振远先生的《晚明小品答问》条分缕析,洋洋洒洒,十三问十三答,各成系统又前后勾连,一口气读完,小品文的发展及其脉络基本上了然于心,现简要缕述于下。
①小品原为佛教术语,公元四世纪鸠摩罗什在长安主持翻译的《摩诃般若罗密经》有两种版本,全本称《大品般若经》,节本称《小品般若经》。
②小品作为文学术语,最早出现于晚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编纂的《苏长公小品》,之后又有朱国祯的《涌幢小品》,陈继孺《晚香堂小品》,潘之恒《鸾啸小品》等。
③小品作为文学体裁古已有之,《世说新语》即可以小品视之,还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宋人小品等,其成就亦不可小觑。只是当时小品这一概念还没有进入文学。
④晚明小品体裁比较庞杂,陈继儒的《晚香堂小品》就包括了诗和词,综合近代有关选本,小品基本上可分为序跋、尺牍、日记、游记、杂记、传记、论说、清言八大类及其他。
⑤小品的艺术特色大致可概括为简洁凝练、本色自然、韵趣灵活、轻松随意、情真意远五点。尺牍尚简秀,重性情;游记立意须新,趣味须美;日记崇个性,重本色;清言精短隽永;杂记杂而有趣。
⑥唐宋派倡直抒胸臆,本色天然,归有光为杰出代表;公安派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为杰出代表;竞陵派倡幽深孤峭,刘侗《帝京梦华录》是其经典之作。
⑦张岱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是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代表其小品的最高成就。
⑧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小品以姚鼐、梅曾亮、林纾成就最著。
(2021.2.27.~28.日记,7.29.12:43.修改)
(此为旧作,因为这半年来一直在读历年的中国年度散文,写读书笔记,所以就暂时搁置了。《明清名家小品精华》也选了沈复的《浮生六记》片段,《浮生六记》以前读过,这次我又把这本书完整地反复地读过了,阅读笔记俟后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