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有位好友给我发生日祝福时,问了这么一句话:今天有谁记得你的生日呢?
图片来源于微信截图当时看到这句话,我心里不是很舒服。因为不能以“是否记得你生日”来作为检验友情,当然记得是最好,也是最有诚意的,不记得,也没有关系。
一是我的生日接近过年,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年后的工作的工作,二是有些人连自己的生日都不记得,更何况是好友的生日。
我知道,我说出这句话会有很多人反对。事实上,每个人对生日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些人觉得生日一过,一年又过去了,而自己又老了一岁。
我的生日,我老姐都不记得。昨晚不是看到我发朋友圈的话,她都没想起这事,我和她的生日在同一个月,只不过我的早一点,她的晚一点。
她的生日,全家都记得,也会和她一起过。
小时候,我对这事很在意。为什么,家人只记得老姐的生日,却记不住我的生日。出来以后,才知道,家人不仅是记不住我的生日,同样其他的兄弟姐妹也不记得,只记得老姐,因为老姐的生日距离过年还有2天的时间。
你看,生日这事每个人的对待方式不一样,就不能拿这个作为检验友情的方式。
02
也同样发生在昨天的事情,不过这件事有上段和下段,是俩个不同的好友交流。
下午,有位在微信读书链接的小伙伴找我闲聊,被我拒绝了。为什么拒绝了?因为我的事情没有做完,闲聊只会让事情更加完成不了。
二是在闲聊的时候,需要问一下对方是否有时间闲聊?这样就不会打扰到对方,让对方也感受到与你交流的舒适感。
图片来源于花瓣拒绝完这位小伙伴的闲聊后,让我想起上午和六儿的闲聊情况。小六儿会问我:大单单,你什么事情开始做事啊?我回了她具体时间后,她说:那好,我们还有时间聊一会,等下我也要去上班了。
这样的交流方式,让我感到很舒适,也不会觉得自己忙起来忘记回复信息,导致误会的情况出现。
我们俩每次的交流都是没有下文的,因为有时候忙起来忘记了,但想起来都会和对方说一声什么情况。
当然,这是在熟悉双方的做事情况才能有这样的交流方式。
03
在一次学习中,链接到到A君。我能从A君对我每一条动态的点赞、评论中感受到他对我的关注。
可当你想和他交流时,你却不知道说什么比较好。因为他每一次的留言,都是文绉绉的表达方式,不是成语就是引用古语,让人不知用什么表达方式和他交流。
图片来源于微信截图你说,用现在的大白话和他交流嘛,你又担心他觉得你这人怎么这么肤浅,你说,用古语和他交流嘛,自己不擅长又担心引用错。
就这样,把俩人的距离拉远了。
针对这事,我下午实在忍不住了,在他给我的评论中,提出了这个想法,看了他的第一个回答:是不喜欢别人给他这个提议的。
随后,我给他道歉了。毕竟,每个人对于交流方式的理解都不一样。
END
从以上三个案例,都可以看到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也从,这三个案例中,知道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是舒适的,分别为以下三点:
图片来源于花瓣1、有分寸感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做线上付费,那么线上的社交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拿第二个案例来解说,由于第一天链接我的时候是在下午,闲聊了几句。接着,第二天小伙伴又在前一天下午的时间段找我闲聊,这就容易给人造成干扰。
想要和别人交流时,不妨可以先说一句:你现在有时间闲聊吗?
这样自己不会出现拒绝后的尴尬,又让对方觉得很舒适。
图片来源于花瓣2、舒适感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交流,舒适感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很清楚。
图片来源于花瓣3、保持距离感
这一点,和第二点有点相似。有些人,不管遇到这个人是不是你熟悉的,一上来就过分的热情,让人不由得感到很有压力。
这是面对不熟悉人的距离,还有面对熟悉的人,也要保持距离,你不能说因为和某一个人很聊的来,就天天找别人聊天,你这样给别人很容易困扰,即使是熟人,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不知,你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以上的情况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