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知道《文心》这本书,是在简书上看到有简友在推荐,说是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很有帮助。一开始我还以为这只是一本教怎么写作文的工具书,然而我对那些枯燥无味的工具书一向是读不进去的,所以就一直拖着没去看。后来发现又有很多简友不停地在推荐这本书,我就带着好奇心看看到底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让这么多人推崇。结果一看之后,根本停不下来,情节之丰富,语言之生动,道理之透彻,完全是一部精雕细琢的文学作品。虽然其核心仍然是教授学习语文的方法,但是却能吸引人读下去、学进去,可谓是润物无声。与之前那本我没有读完的《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相比,《文心》没有苦涩的理论分析,而是用精湛的文笔做了一个完美的示范,我感觉是更有启发性的。
《文心》给我的另一个感受是,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何谓大家风范。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先生,运用自己博学多识和精美文笔,别出心裁地为当时的中学生写了这本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书,其中不仅仅包含了学习语文的方方面面,还时时不忘教给学生许多做人的道理,可以看出两位先生对教育的严谨和对学生的关怀。虽然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但这本书在今天依旧是越读越新,对于目前的语文教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两位先生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
《文心》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我读过之后,主要关注了两点。
其一,当然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关于国文的一切”。
《文心》三十二章,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故事情节,从最基础的写字,到读书,再到作文,最后再到鉴赏,包含了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两位先生通过故事人物之间的对话,将他们的一些心得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你想学习的关于语文的一切知识,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相关的方法。
比如我最近在练习写读书笔记,《文心》第二十五章就专门讲的是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虽只有短短几页,但却将读书笔记的分类和写法都讲得清清楚楚,毫不拖泥带水。
“读书笔记虽是议论文,全体却须简洁,和普通的议论文不同。读书笔记不需词藻修饰,以简短朴实为宜。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以外,不必多说无谓的话”
这就是本书另一个值得敬佩的地方,它每一章都讲不同的话题,篇幅都不很长,但几乎每个话题都是别人用一本书都未必能讲清楚的。这让我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其二,是两位先生对细节的把握。
除了本书的主要内容之外,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书中细节的描写之丰富。我随便从书中摘出几段,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你来得正好,请加入讨论吧。”志青握着乐华的手时,觉得自己的手的光软,有些难为情了。
乐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去了工厂当学徒,干的活多,手自然与还在学校读书的同学们不同。
“今天是约定在这里聚会的,我们刚在讨论文句的调子呢。你一定有许多好的意见吧。志青,请你再来从头说起啊。”大文怕听关于锦华的话,急急地转换话题。
大文和锦华是一对小情侣(早恋在在那个时代就有了啊!),因为一些小事吵了架,互相不搭理。
慧修和锦华把牵住的手荡了几下,眼光都注定在张先生的脸上,一时回答不出来。……锦华和慧修又变换了一个姿势,她们各用一条臂膀勾住对手的肩,凝神注视着张先生翕张的嘴唇。……一个比慧修低到半个头的女学生将头靠在慧修的肩上,缓缓说道:“我们也来学作小说,可以吗?”
描写女生之间的亲密无间,其实在现在的校园里依然处处可见。
乐华送四位客人至门口,与他们约定了访王先生的日期及集合的地点而别。大文与锦华向东走,志青与慧修向西走,各就归途。两位女友的绸阳伞在夕阳中分外闪耀乐华的双眼。乐华立在自己门首,好几次地把头回旋,目送这两对小情人远去;忽然从衣袋中取出手册,俯了头不知又在写记些什么了。
又是一处对学生初恋情思的描写。
书中类似的细节描写可谓是俯仰皆拾,这不仅说明了两位先生作文章的的严谨细致,也体现出他们对于学生的深深理解。书中所写的学生感觉就是学生,让同为中学生的人读来很亲切。无论是他们的学习、生活还是情感,两位先生都把握的很精准。书中几位先生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恐怕也是两位先生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老师,才不愧被称之为教育家。
正是两位先生的倾心尽力,这本《文心》才会成为不朽之作。真心希望我们能够再多有一点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培养更多的人才。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当学习叶、夏两位先生的治学作风,在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留下一些珍品。
网友评论
换种说法来说,这种写干货(我粗略的定义干货为某类知识的方法论,而且是明确说明而非需要让人总结出的方法论)的方式将干货、教条融入到一个作者精心构建的场所里,使其具象化,场景中的种种人物行为、对话都是符合人脑中的视觉机制和听觉机制,“试听”结合,读者吸收知识效率大大提升。
所以,如果以后写读者导向的文章,可以自己构建一个故事性的mindmap,理出结构,将你要讲的道理写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