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既适合作为大众的自助手册,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临床指南,本人在这两个方面都受益匪浅。
作为一般读者,它可以是你接触心理自助的第一本书。你可以不需要任何准备知识,就可以从容地打开这本《被讨厌的勇气》,甚至不需要知道阿德勒是谁,他跟弗洛伊德有什么关系。
本书由在当代并不常见的对话体写就,延续了很多古代经典赖以传世的方式。如《论语》《黄帝内经》《理想国》以及大多数佛教经典。对话体使得我们阅读的时候感到非常亲切,有“如师在侧,如友再临”的体验。
我们可以跟随书中两位主角的对话,跟随他们的辩论,进入阿德勒式的心灵成长世界。尤其要点赞的是,书中设计的案例朴实平直,没有以躁郁症或多重身份等显其案例吸引眼球,更多的是:“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这些都是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生活议题。
很多时候,在阅读中甚至会强烈地感觉到,我就是那个不断发问的年轻人。我在春节期间阅读了这本书,老实讲,很多时候都有被警醒的感觉。例如,书中所呈现的阿德勒的教育理念:“既不要批评,也不要表扬你的孩子。”以往我会比较注重避免严厉的批评,现在也会稍稍注意,不要过分表扬自己的孩子。
尽管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人者,这样的结论早不陌生,可是在书中重新温习这个议题的时候,还是再次被阿德勒和两位日本同道善意地隔空提醒了。相信读者自会发现对自己有益之处。
也许你是一位跟我一样的职业心理咨询师,可能你也长久以来沉浸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坦率地讲,我本人从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中获益匪浅,接受精神分析,甚至是我30岁前做出的最为英明的决定,从那之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也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有六年了,每一年我都更为幸福,弗洛伊德和他的后继者的理念(于我而言,主要是英国精神分析家比昂),但这样的逐步信任,也隐含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过分认同并忠诚于一种信条,不知不觉间开始通过一根管子去观察世界和人生(要命的是,这根管子比你想象的要更细,哪怕是你经常反省这一点)。
换句话说,我可能中弗洛伊德的毒太深了(尽管我尝试着多学学荣格以稍稍解毒,结果发现自己更沉醉于内心和过去的世界),在这个时候,读到阿德勒的确是一剂及时的良药。阿德勒对于当下的重视,对于人际的理解,对于勇气和决定的重要性的再三确认……在我的内心久久回响。
尽管写这篇推荐序的时候,阿德勒的一摞书正在来我书房的路上,我并未决定从此做一个阿德勒主义者,因为我看不出阿德勒有这样的暗示,也读不到本书的两位作者给出了这样的诱惑。本书的两位日本作者在很多时候都显示出他们所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阿德勒的共同体进行诠释时,显示出了儒家和佛教的影响,相信各位同样生活在东方文化中的同仁能发现更多。
这是一本读起来容易,但写起来不容易的书。对话体的格式要求作者不能简单地罗列结论,而要通过对话显示和展开我们是如何得到智慧的。阅读中,我能感觉到作者的心血投注。我从来没有写过推荐序,读了这部书的一个直接的好处是它让我有了写这篇荐文的勇气。我老老实实地把我阅读这本书的感受,以及我觉得它好在哪里交代出来。这也算是跟各位未曾谋面的同读者的一种对话吧!
是为序。
——张沛超
2015年3月6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44316/f5f3ae72a72aa98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