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再写一篇关于战拖的文章的一个原因是,自以为目前对“战拖”这个话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可能你也跟我一样,尝试过不少战拖的方法,甚至还用过一段时间的番茄钟工作法。虽然这套方法说的很吸引人,但兴奋劲一过,很多人都被打回原形了,似乎25分钟的时间也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或许你还跟我一样尝试过“5分钟行动法”,这个方法的提出者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拖延,很大原因是我们过于夸大事情完成的难度了,以致迟迟不愿开始,但如果能开始行动5分钟,我们就很容易去完成一整件事,就像是被一股力量推着向前走一样,想停都停不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5分钟行动法”是我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一个方法,但偶尔也会失灵,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开始意识到再好的方法也是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要想长久地解决拖延的坏毛病,还得把这个过程习惯化才行(关于习惯养成的内容有点多,下次有机会再详细说一下吧)。
回过头来看,番茄钟工作法也许是有效的,“5分钟行动法”也正确,之所以最终的效果千差万别,只不过有些人意志力好些,有些人意志力差些而已。其实刚开始我甚至尝试过“1分钟行动法”,是后来才慢慢提升到5分钟的。任何方法都不能盲目套用的,都需要一个根据自身情况微调的过程。
换作以前,这样简单了解一下,可能我就不深究下去了,但现在逐渐认识到,如果我们不了解一件事的本质,是很难真正去做好一件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多鸡汤文,过后冷静了才发现其实对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只因为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啊!
为什么我说以上的方法是有效的呢,因为这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了,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有人说拖延者都有很严重的完美主义情节,还有人说是因为恐惧,担心投入过多时间,最后如果做不好反而会显得自己很蠢,还不如找个借口拖延到没办法了再草草了事,这样还能维护一下自己要命的自尊心!
真的是这样吗?细细回想一下自己的拖延经历,发现更多时候,其实自己当时是陷入到一种无意义状态中的,即使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可就是觉得很难迈出第一步。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最近我似乎才找到一个较合理的解释。也许我们之所以会屡次拖延不改,问题的根源就出在我们这个进化得不够完善,甚至还有缺陷的大脑。你想啊,在远古社会,面对着那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那时的人类经常是吃上顿没下顿的,所以为了能够繁衍生息下去,一切会造成大量能量消耗的行为,都是能少折腾就少折腾的,包括大脑的活动。据有关科学报道,大脑的重量虽只占人体重的1/50,却需要占用全身近1/4的氧气和血液供应,可以这么说,用脑过度对远古人类真的是个很大的负担。
但现在时代变了,万幸中不幸的是,短短的几千年文明社会,还未能让大脑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其实是和远古人类的大脑差不多的。虽然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了,但我们的大脑还依然在为吃上顿没下顿的事情而担心着,即使有时候已经吃的很饱了,它还是会想办法控制我们,让我们能多吃一点。面对需要耗费大量能量的活动,大脑也是很不配合的,尽摆着好吃懒做的架子。
有时候想想也真替自己可怜,我们身处的是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可随身携带的却是一款史前级别的大脑设备。每天好吃好喝地供着它,还得担心它时不时会使性子,坏了大事......
你可能就会问了,为什么有的人做事能不拖延,甚至效率还挺高的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人都在反本能行事啊!一个是顺着本能去做事,一个却是在反本能做事,结果能一样么?这些人由于比较清楚大脑的运作原理,知道吃得很饱后还想再吃东西,其实是大脑在作怪而已,这样一想就少了很多心理负担,自然就不会再多吃了。
所以,解决拖延问题的思路就是,想办法说服大脑让自己先行动一会,当大脑发现状况良好时,就会放松警惕,这时因我们的行动触发了一个圆形效应,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把一件未完成的事完成了。前面也说了,运用小技巧不过是权宜之计,要想改变自己拖延的习惯,还得用一个新的习惯来替代它,这样我们才能把这个一时之计,变成长久之计。
最后说一下自己常用到的两个小技巧:
一、5分钟行动法。(有的人也许是1分钟,或者是2分钟、3分钟...)
二、从1数到10。(很有用的方法,看似很小的目标,但很好地刺激了偷懒中的大脑)
看完文章后,可能你会犯嘀咕了,解决拖延问题真的这么简单?
不试试又怎么会知道呢?
我有说我写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运用到这两个小技巧的么。文章完成的时间,比我预期的要短得多,刚开始我甚至担心会坚持不下去的,要知道这是我隔了大半年后,重回简书的第一篇更文。
没错,以后我要好好地在简书写文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