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673732/b385ce5c1051dd3f.jpg)
1.
陪娃参加亲子活动,任务是在大自然里寻找不同颜色的植物。
看到一处草地上落着红色的花,乔的篮子里正好还缺红色元素,我兴奋地提醒乔去捡。
没想到乔跑过去后,不捡红花,却被其他植物吸引了。
我留意到心里一直有继续提醒乔去捡的冲动。而这个冲动来自于一个信念:乔应该更完整地完成任务。
虽然当下就有觉察,但最后还是没有完全抑制住自己的冲动,忍不住自己捡了一片花朵放进乔的篮子。
哎,被“应该”的信念捆绑的我呀。
2.
在寻宝路上,乔发现了一棵小树的树干上,附着一层特别的东西。
他兴奋地大喊:“看啊,这棵树上长着什么?”
老师过来告诉他,这是桃胶,并且掰了一些下来让他观察,明黄中带一些白色的质感。
乔把桃胶收藏起来,深深陷入发现新事物的兴奋。每见到一个人,都会大声地邀请对方和他一起看桃胶。
他把采集颜色的任务抛诸脑后,却和桃胶有了深深的联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4673732/dd16c493b98e02d0.jpg)
3.
从对桃胶的兴奋出来后,乔转而对草地上的种子着迷。
他捡起一颗种子,用手一点点扒开干土,把种子埋下去,再用土盖上,还请求我用矿泉水浇了土。
老师正带领孩子们玩五感摩天轮游戏,乔不想过去,坚持在树下种他的种子。种好了,继续蹲在地上守护着它。集合时间到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没想到,和大家一起去到另一片草地开始举行生日会时,乔还心心念念想着种子,要我带他回去看种子。
我陪他回到原地,蹲着看了一会种子。
乔说:“真想看到种子发芽的样子。妈妈,待会儿我再来看种子时,它就会长出芽了吗?”
我回应:“哦,你希望快点看到种子发芽,恨不得现在就能看到。那一定是大龙猫有魔法的种子了,一个晚上就能长成大树。”
乔滴溜溜转着眼睛,估计正在想象大龙猫的场景。
我陪着他天马行空了一阵子,邀请他回到生日活动现场。毕竟,在集体活动里,我对他还是有融入团体的期待。虽然我知道这是我的需求,未必是孩子的需求(看起来,孩子以他的视角,在活动之外有更多他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4.
回到生日会现场,乔吃了些点心,跟着兴奋地猜生日会的主角,又开始寻找新的乐园。
他被对面的几块大石头吸引,在那片草地上仔细观察蘑菇和下水道,和几个孩子一起把石头当成宇宙飞船驾驶,又决定在大石头上吃午餐。
我尝试建议他回到大本营用餐,他坚持不肯。此时,我彻底接受了他选择在人群之外活动的状态。好吧,这就是你要的,那就这样吧。
我们一起摆好我准备好的午餐,我建议他邀请他的新朋友壮壮一起来吃午餐,他欣然前往,两个人愉快地吃了意大利面。
5.
说到乔的朋友,也是这次亲子活动的收获之一——透过观察,我看到他在人际互动上的坦然。
之前,因为几个好朋友相继转园,我一度有点担心乔刚刚打开的与人联结的热情受挫。而实际情况是,乔对于好朋友转园这件事,接纳得很快。之后我尝试问过他,现在有新的朋友吗?乔给我的回答是:“没有。”还淡定地告诉我:“妈妈,交新朋友没有那么快的。”
这次亲子活动前,乔对我说了一句:“哦,耶,我又可以和壮壮一起玩了。”我才知道,他开始和壮壮有了交集。
而实际情况是,除了壮壮之外,乔和其他很多小朋友的互动,也很自然和谐。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看到了在互动过程中,他有的界限感。
话说回来他在种种子的时候,有一下另一个小朋友用脚踩散了他刚埋好的土。乔叹了口气,说:“刚刚种好的,都白干了。”一边把种子捡起来,重新松土种下去。
过了一会,看到刚才那个小朋友过来,乔伸出手拦在前面,镇定地对她说:“**,不要踩这里。”**没有再做同样的动作。
我在一旁观察,心里赞叹乔的清晰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把控。
孩子真是成人学习的榜样。这次亲子活动里发生的以上每一幕,都让我深深折服孩子本真的可爱和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