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的微博女神母亲病逝了,她难过得整整一个月没有发微博,一个月以后终于又开始更新;我原本以为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冲淡了她的丧母之痛,毕竟一个月在我眼里是很长一段时间了,尤其对于一种情绪而言——再怎样痛彻心扉都不至于持续超过一个月吧?
然而今年她母亲的忌日,很意外地,看到她在微博上说,时间并没有医好她内心的伤痛,伤痛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她的三观也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
我马上想起了《挪威的森林》里木月的死带给渡边的改变。村上并没有用文字描述木月的死如何如何让渡边伤心欲绝,而是写了一大堆在正常人看来十分匪夷所思的话,是渡边关于死亡的重新思考,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可能一个人的死对他身边人最大的影响就表现为三观重塑吧。
于是我悄悄地问自己,如果我母亲去世了,我会不会也久久走不出阴霾、甚至三观重塑呢?
我觉得不会,我几乎可以肯定,我的伤心难过不会超过半个月。
不用怀疑,我妈是我亲妈,我也并非天生铁石心肠的一个人,只不过——我内心过早地独立了。
很多人,尤其是那些被父母倾注了全部关爱和悉心栽培的幸运儿,如同我的微博女神那样优秀的人,也许很早就开始“独立”,包括生活上的独立、经济上的独立还有人格上的独立,他们都做得很好,但是在内心,或者说在感情上,可能依然没有脱离母胎。
这也正是他们幸运的地方!因为,一般来说我们追求成功,并不是因为成功本身有多么值得追求,往往感情上的动力才是背后唯一真正的动力——父母这么爱我,对我这么恩重如山,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一定要努力成为他们的骄傲!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的,现实中的情况是,不那么幸运的人反而是大多数。大多数人的爹拼不过少数人的爹,大多数人不可能从小就被父母当作王公贵族后裔一样培养,然后稍大一点就送到国外去读书,人生从此一路开挂——这是少数投胎投得好的人才有资格走的路。
而大多数人的父母可能跟我的父母差不多,从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舍得花钱培养女儿、不懂得尊重孩子、唯一在乎的就是作为家长的权威和面子……
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当老师在家长会上表扬我、在教师评语中夸我,只有当同学的父母在我父母面前对我交口称赞的时候,我的存在在我父母眼里才忽然有了价值,因为我让他们长脸了。
但这样一来也留下了后患,我父母只愿意听到夸我的话,一旦有对我的批评就会觉得很丢脸,回到家对我冷嘲热讽;也就是说,他们对我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别人对我的评价,无论好坏真假,他们都深信不疑,而一点也不关心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记得曾经有同学家长很惊讶地问我妈:“你怎么把女儿教得那么好的呀?”那时候我还小,听了这话只觉得奇怪:我妈可从没教过我什么,对我不是打就是骂,是因为在学校里老师重视我对我好我才拼命努力拼命表现好的。
我在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就有一种很早熟的担忧:怎么办?小学班主任对我比我妈对我还好,离开了她我怎么办?到了中学我不一定能再遇到这么重视我的人了!我的父母我是不能指望他们的!
在小学,别人的父母是他们精神和感情上的支撑,而我这六年的支撑是全程由我的班主任在充当,我和我父母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感情和精神上的沟通。我并没有指责的意思,只是陈述这么一个事实,作为一个还算乖巧的孩子,我当然懂得谁重视我就拼命讨谁欢心。
但是这样一来就埋下了一个隐患,我和父母之间错过了小学这个关键的情感交流培养阶段,等到跟小学班主任曲终人散,我就感到特别无助,于是特别急切地去寻找下一个能够重视我的老师,因为我笃定了我是不能指望我父母的!
有时候我脑子里会闪过这么一个念头:如果把我的父母换成别人的父母,比如班上某某同学的父母(那是我比较羡慕的父母),我会不会不愿意呢?——不!怎么会不愿意?一万个愿意啊!我不知道会有多开心呢!这是我内心真实的声音。
也算我运气好,初中时我又遇到了另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精神上又有了支持,一方面我得以顺利度过大部分的中学阶段,另一方面,我和我父母之间错过了培养情感联系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
可能有人会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天然存在的,不管培养或不培养,它就在那里,血浓于水。但是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即便是血浓于水的亲子之间,也是需要经营需要付出努力的,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情。
人的运气不会永远那么好,等到我后来既遇不到赏识我的伯乐,又不能指望父母成为我强有力的精神后盾的时候——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虎视眈眈地看着我如何自力更生,包括我父母——我就开始正式进入情感上的独立养成阶段了,在情感上完全脱离母胎。
跟那些人想要看到的完全不同的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我就开始思考我这辈子到底要怎么过——如果既不为父母也不为别人,纯粹就为了自己,我要怎么过才觉得这辈子过得值呢?当然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过!
我需要去追求成功吗?可是成功对我有什么意义呢?成功是给别人看的,以前我追求成功,那也只是为了讨那个喜欢我的老师的欢心——我太迷恋太需要那种被人重视的感觉了,除此以外,成功对我别无意义。
我跳出了成功的羁绊,也就跳出了世俗的眼光。
这就好比《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查尔斯跳过了“六便士”直接去追逐“月亮”!感情上的羁绊通常使一个人不能不活在父母家人的期望里、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在我十七八岁的年纪,我就已经脱离了这种感情上的羁绊,从此只管随心所欲地活在这个世上。
我所说的随心所欲,其实也就只是我儿时父母没能满足我的那几个愿望。
我的人生计划里没有结婚生子这一项,因为家庭美满、儿女双全这些都是给别人看的,背后的冷暖自己知道,如果只是为自己而活,那么婚姻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我小时候想学钢琴没得学,想学跳舞没得学,想学画画也没得学,而这些事情中随便哪一样,都足以使我倾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当我专注于一件事情上的时候,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在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我就直接去过我想要的这种生活,不必说,自然招致我父母的强烈不满和极力反对。可是我在感情上早就不依赖他们了,他们打我我不还手,骂我我不还口,这份孝道我可以尽到;但是我这一生要怎么过,早就由我自己决定好了,不会受他们半点影响。
以前我也会时不时地自艾自怜:我从小就向往的那种被父母倾注了全部温柔呵护和悉心栽培的幸运儿人生,别人一出生就拥有了,而我根本不能指望谁会带给我,到头来还是只能自己成全自己,这个世界真是不公平。
现在这个心结一下子打开了:我父母对我付出得不多也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当他们离开我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可能不会那么伤心欲绝,可能不会觉得我真正失去了什么。
回想起自己十七八岁时的那些日子,我忽然觉得,上天也许只是让我提早了很多年来解决人生中这一最痛苦的重大课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