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聊聊股票,谈谈人生读书
如何求得解脱:迈向人生终极道路|读《内观》

如何求得解脱:迈向人生终极道路|读《内观》

作者: 跟着鹏叔游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14:42 被阅读22次

    推荐指数:★★★★★

    如果只推荐一本关于冥想与内观的书,我想威廉·哈特的这本介绍葛印卡(S.N.Goenka)老师教导内观方法的书就足够了。

    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内观(Vipassana)和正念(Mindfulness)是什么关系?冥想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内观冥想和正念冥想是一回事儿吗?

    查了一些书和资料,分享一下我的结论。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正念是卡巴金博士定义的一种精神训练方法,来源于禅修,但已经不是佛教“八正道”中正念的原始意义。详细的参考这里:每天10分钟,改变你的一生|读《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

    对于佛教徒来说,两者差不多,都是自我观察的方法,都是如实的不加批判的观察,都一样通常观呼吸、观心、观感受来练习。

    只不过,很多西方的心理医学研究者(大部分是非佛教徒),把从源自佛教的内观冥想发展成更轻、更有“功利目的性”的一套正念冥想方法,比如在西方盛行的正念减压、治疗等等。Vipassana更原始、更本真,目的是为了求得从痛苦中解脱,也就是佛教中所描述的最高理想境地——涅槃,至于治疗什么的只是副产品。Mindfulness则没有这么大的宏愿,也没有佛家“三法印”的概念: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只是单纯的从实用角度出发,来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治疗心理疾病——如忧郁等。

    meditation

    本书主要论述内观(Vipassana)之路。从内观的简介到为什么要学习内观,作者详细的一步一步,有逻辑的阐述出来。下面根据我的理解作一概述:

    1. 为什么要学习内观?

    不论老幼、贫富,不论国籍、宗教,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忧虑。有的表现出来,愤怒、健忘、焦躁、悲伤、怨恨;有的意识不到隐藏在心底,在某个时刻爆发。当负面情绪升起时,转移注意力只是逃避问题,只有如实的观察(vipassana)和面对,才是解决之道。只有内观,为了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详,从痛苦中解脱,享有真正的快乐与和谐

    2. 为什么会有痛苦?

    佛陀领悟到,每个人都是五种运作过程的聚合体。分别是身的色蕴,心的运作过程按照先后顺利为识蕴、想蕴、受蕴、行蕴,也称为五蕴。先是识蕴(认知),然后想蕴(辨别),接着是受蕴(生起感受),最后行蕴(习性反应)随之而生。每一个接触的瞬间,这四种心理运作过程都如电光石火般迅速发生,并一再重复。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察觉这个过程。

    痛苦就是对五蕴的过度执著。进一步分析,痛苦形成过程中,识蕴只是接受经验的原始材料,想蕴是将材料加以归类,受蕴展现出前两个步骤的发生,这三者的任务只是将输入信息加以吸收。但一旦心开始起习性反应(行蕴),就由被动转变成喜爱或厌恶了。所以,痛苦的真正起因是心的习性反应——“业”(行为)——身(身体)业、口(言语)业、意(意念)业。

    另一个角度。人们对自己这个个体——身与心——有强烈的不实的执取,造成苦。对感官享乐的执取,对 “我”和“我的”执取,对“我的见解、信仰”的执取,对宗教仪式和典礼的执取。这些都造成痛苦。

    3. 是什么造成执取的呢?

    执取是由于习性反应,习性反应是由于感受,而感受是由于接触。我们由五种感官和心体验这个世界,当某对象物体或现象接触到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一,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就生起了。

    为何会有六根存在呢?因为它们是来自身心之流(各色)。为什么有这身心之流呢?是由于“识”,这是将世界分为所知和能知、主体和客体、我与他的认知行为。为什么有心识呢?是由于习性反应。习性反应是由于无明,就是不知道不明了。于是有了痛苦之轮的转动方式,由十二因缘(Twelve Nidanas)构成。

    若无明生起,习性反应就发生(无明缘行)

    若习性反应生起,心识就生起 (行缘识)

    若心识生起,心和身就生起 (识缘各色)

    若心和身生起,六根就形成 (各色缘六处  )

    若六根生起,接触就发生 (六处缘触)

    若接触生起,感受就发生 ( 触缘受)

    若感受生起,贪爱,嗔恨就发生 (受缘爱)

    若贪爱、嗔恨生起,执取就发生 (爱缘取)

    若执取生起,未来的存有就形成(取缘有)

    若未来的存有形成,生就开始 (有缘生)

    若有了生,就能有老、死、愁、叹、身心之苦、忧以及恼 (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

    如此大苦蕴聚生起了

    这就是轮回的过程。

    无知、贪爱、嗔恨是生命中所有痛苦的三大根源

    4. 如何止息苦?

    只需从第一步阻断无明。痛苦之轮就成为解脱之轮。轮回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有一个不变的灵魂或自我,在一次一次的生死中转世投胎。佛陀强调,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生生世世接续不已的实体。这是一个过程,一个接续一个存在下去的过程。如牛奶成凝乳成奶油成清奶油成精制奶油。

    无论何时,只有现在的情况是真的,而非过去或未来。

    终止现世盲目反应的惯性以终止痛苦,体验当下解脱的快乐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的。

    方法就是内观,修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 如何内观、修戒定慧?

    修戒:正语(正当言语),正业(正当行为),正命(正当的谋生)。

    修定:正精进(使心专注),正念(心念安在“四念住”上——观不净,观是苦,观无常,观无我。),正定。主要方法是“观入出息法”(Anapana)。

    修慧:正见(任何时候,也不改变对真理的信仰),正思维(正确意志、思索,不贪嗔痴)。

    佛陀说:“以戒而得定,则定力有成且殊胜; 以定而得慧,则智慧有成且殊胜;以慧作根基,则远离烦恼与不净。”“戒”和“定”本身虽然有价值,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开展“慧”。只有开发智慧,才能让我们在自我放纵和自我压抑的两种极端之间,找到真正的中道。

    练习内观的步骤:

    1. 观呼吸

    2. 身体扫描,观感受

    3. 开展洞察力

    觉知与平等心,两者缺一不可。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

    这是一本理论的书,但这并不是一本实操的书,若要真正开始练习,作者还是建议初学者来上一次10天的修行。现在国内已经有十几个中心,任何人都可以报名(网址http://www.vipassana.org.cn/),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一次。

    祝好!


    欢迎关注我的读书专栏,整理的读书笔记请点击读书笔记集锦持续更新(100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白玉蟾:释迦摩尼佛在涅槃时告诉阿准,后世的人应当依止四念处,四念处就是内观的内容,葛印卡老师所传授的内观就是按照大念住经来的,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实修内容,如果一个学习佛法的人没有经过内观的训练,那么他的智慧开启就会比较慢。
      • 跟着鹏叔游世界:之前准备了个内部分享的相关ppt,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添加我公众号travelswithus,回复内观索取

      本文标题:如何求得解脱:迈向人生终极道路|读《内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og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