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如何高效学习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什么是学习。
学习分为两个过程:学与习。其中学是指知识的获取,习本来的意思的鸟反复地试飞,在这里引申出来就是对所获取的知识反复地应用。学以致用,不致用称不上完整的学习,充其量不过是知识的囤积,增加点谈资,没事可以玩玩纸上谈兵。
论语上说,吾日三省吾身,谋而不忠乎?朋友教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传不习乎?老师教导的东西有没有去练习应用,这个问题应该作为每天的自我省察。把知识的获取当成学习的完整过程,很容易会陷入“知道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一生”的尴尬境地。阳明心学注重“知行和一”,知行不二,一体两面,在行中才能让知圆满,在知的指导下行也才能具有意义和活力。举个例子,去看病的时候医生给你开了药方,你觉得特别好,把药方都背了下来,但是就是不去抓药服药,那么实际上你知道了方法却还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病情。
在《如何高效地学习》一书中,给出了高效学习的三种方法,分别是
1.学习底层知识
2.整体理解
3.学习技巧:类比、想象、转述
这里涉及到知识的选择、记忆和提取(也就是应用),其中一些方法同时设计到记忆和提取两个方面,也就是学和习进行了有机地结合。
先谈谈对知识的选择,底层知识的概念和《好好学习》里成甲的临界知识及查理芒格说的普世智慧是一致的。不同现象下共同的原因。做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底层知识和针对于特定场景的应用知识类似于道与术的关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术是道的衍生,具有特定功能的同时也丧失了道的无限可能。道随境而化,具有强大的适应性。日常生活的场景是多变的,抓住只能解决特定问题的应用知识往往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掌握更贴近本源的底层知识才能够灵活地根据场景做方法上的调整。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属于底层知识呢?成甲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在推广自己的管理课程的时候并没有写推广文案的经验,但是他意识到营销在本质上就是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感,在这个理解之下,成甲先学习了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再参考一些优秀文案的写法,成功地完成了对自己课程的营销。底层知识说到底就是透过现象所到达的本质,埃隆·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抛开事物的细枝末节,直指最关键的核心部分,在这个核心部分下功夫。世界是一系列的规则经过漫长而复杂的演化发展起来的,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可以对世界进行有力的解释,这里面往往蕴藏着大量的底层知识,如数学、物理、心理学、认知科学等。
学习底层知识也有利于第二个学习方法-整体理解的应用,整体理解同时包含了记忆和提取两个操作,可以和第三个方法里提到的类比结合起来用,它们本质上都是以知识的存量带动增量。整体理解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知识进行连接,这里涉及到对新知识的记忆和旧知识的提取,由于需要对两种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所以这个过程也包含了这些所有有关知识的应用。
类比则是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似性加快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不同知识之间的异同对比,同时也会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为什么说学习底层知识有利于这些方法的应用,底层知识超越具体场景,可以和许多方法性或者说应用类的知识产生连接,掌握一些底层知识,对知识进行整体理解时就很容易有迹可循。学习不是要学习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作为显性知识的概念很重要,作为隐性知识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样很重要,甚至说在积累了一定量的概念之后,这些联系会显得更重要。概念本身不会产生概念,但是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循着脉络推演出新的概念。
最后说一下学习的最佳方法:转述,也就是以教为学。人的大脑在分配认知资源的时候是很吝啬的。它经常会让你产生一种自己已经学会了的错觉,以目前的掌握程度已经可以应对简单的场景那么就够了。通过设立一个更艰难的场景可以让自己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同时这也是对知识的提取和应用。怎么把事情对一个门外汉讲清楚需要自己对这件事物有深度的理解。以教授为目标的学习需要全盘的考虑,可以让自己发现对哪些地方的理解比较模糊,花力气去把这些地方打通,真正掰碎了进行消化吸收。
综上所述,要如何高效学习,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在选择知识时,优先选择底层知识;
在学习知识时:
1.调动已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连接,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记忆;
2.以教为学,提高学习要求,对别人进行知识的转述,加深自己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