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我们总是忘了,别人经历了我们不曾经历过的人生

我们总是忘了,别人经历了我们不曾经历过的人生

作者: 杨纯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11:36 被阅读0次

    一朋友去相亲了。结束之后,她和我讲了大概情况,还给我发了一张对方的照片。朋友对对方的印象一般,除了性格好之外好像也没什么特别能吸引她的地方。不过,对方对朋友倒是挺上心的。我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开始对朋友“谆谆教导”:“先不要草率断言,给彼此一个机会相处看看”;“被人用心对待是一件幸福的事”;“作为朋友,我希望你能遇到真心对你好的人”······我自顾自地碎碎念,完全没有注意到朋友语气里的变化。

    直到朋友说,“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对不对我好不是先决条件。感情的事,强求不来。”我顿时语塞。

    事后,我向朋友道歉。道歉并不是觉得自己“越线”,而是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到了朋友身上。

    大概三年前,我到K城办事,和朋友见了一面。那晚临别,我送朋友到公交站台,在清冷的灯光下,看着她上车的背影,我突然心里一阵难过。这些年来,朋友总是习惯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虽然因此历练出了坚韧的性格,但有时候,她太过要强的样子会让人心疼。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潜意识里一直希望朋友能遇上一个真心待她,并能让她放下铠甲的人。可是,因过往的一段感情经历,朋友对此其实并不认同。向朋友道歉之后,她对我说,“我不会再因为一个人对我好而选择和他在一起。因为如果将来有一天他对我不好了,我们之间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今年春节在老家待了二十来天,自觉和家人相处比较融洽,因此颇感欣慰。可是,回到P城后和母亲通电话,再次被指责“冷淡”。我非常意外,不知道为何又给母亲如此的印象。于是,母亲给我举了个例子。

    和往年一样,回家没几天,我的偏头痛又犯了。或许是因为长期失眠,这次偏头痛持续了十来天都不见好转。母亲见我气色越来越差,很是担心,于是时不时会问我有没有好一些。我的回答无外乎,“没有”、“嗯,已经吃过药了”、“还好,不是很疼”。我自觉没什么问题,可是,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本来想说,‘我给你按一按,或许就没那么疼了’,可是你的语气和表情都无比淡漠,我只好把到嘴边的话硬生生给咽回去了。”

    有时候见我疼得龇牙咧嘴,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就会给我按按头和肩。可是不过两分钟,我就开始念叨,“嗯,可以了。”“哦,好了,我没事了,你休息一下吧。”母亲在电话那头无奈叹息,“感觉你就像这个家的客人,完全没办法在这里放松下来。”

    后来和一朋友聊起这件事,我说,“我母亲总觉得我与人相处太过淡漠,让人觉得难以亲近。可是,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有距离的交流。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朋友并没有给我出谋划策,他说,“你母亲似乎忘了,你一个人生活已经十年有余。”顿时,我心里的愧疚感消散殆尽。

    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确实尝试过去融入圈子,不厌其烦的参加各种饭局和酒局。但每次聚会,其实并没有真的觉得开心,反倒时常因为需要掩饰自己的不自在而感到疲惫。记得有一次,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同事聚餐,餐桌上觥筹交错,为了不让自己显得格格不入,我硬着头皮喝了一杯啤酒(P.S.本人酒精过敏)。然后,聚餐的下半场我看起来就像煮熟的虾,蹲坐在卫生间里吐到脚软,狼狈可笑至极。

    自此之后我就很少参加类似的活动,即便参加也是滴酒不沾,因此被人说过“不给面子”、“假清高”之类的话,所以后来干脆就不再参加。我倒也乐得清静,可以安心在家看书。当然,融不进去,难免会被排斥。“自命清高”、“书呆子”、“不合群”等的标签并不少,好在我对此并不在意,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后来,慢慢对我有了一些了解之后,那些声音也就渐渐消失了。不过,正因为那段时间的“离群索居”,我才真正意义上学会了独立,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而且我还被迫学会了不少生活技能,比如换水龙头、换灯泡、修补天花板(不要问我是用什么补的)、换保险丝(未遂;被同事及时制止,他觉得我会触电身亡)、撞门(未遂;被反弹出一米开外,不得不请人帮忙)、换锁……

    朋友常说,“怎么感觉你什么事都能自己搞定,难怪单身这么多年你都不急着找男票。”或许,我只是习惯了依靠自己。

    说起男票,忍不住想吐槽我的前任。(抱歉,我不是故意的。)

    分手之后,我觉得两人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做不了情人可以做朋友,于是一直断断续续保持着联系。直到某天,两人坦诚倾言,于是我问他,我们之间之前没办法相处下去的原因(作为女人,我实在没办法改掉自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毛病)。他一如既往的绕了很多圈子,然后说了一句,“我们性格不合。”我问,“能不能具体一点?”他难得即刻回复,估计在心里已经憋了很久,“比如你不爱社交。时间久了,会让人觉得累。”我当时内心的OS是“Excuse me?”(请自行脑补Max Black傲娇的表情)瞬间释怀,果然不是一路人。

    我向来不太喜欢动不动就拿别人性格说事的人,我32年的人生里,你参与的时间连零头的一半都没有,怎么就断言我的“不爱社交”会让你觉得累了呢?此外,每个人关于“社交”都有各自的标尺。深夜,觥筹交错的热闹是社交;平日里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就一起喝杯咖啡,或者拨通那个熟悉的电话也是社交。能一起在夜深买醉、胡侃的是朋友,能一起在球场挥汗如雨的是朋友,能一起喝杯清茶、互诉衷肠的是朋友,能彼此挂念但知道你过得很好就不打扰的也是朋友。所以,我觉得,我和前任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性格不合,而是,我之前的人生他没有参与,我之后的人生他不想参与。仅此而已。

    我有一朋友,刚认识没多久对我就特别关心,可我一直都不喜欢与人过分亲近,加之觉得和她并没有过多交集,一开始就没打算发展这份友谊,所以一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她对此似乎并不介意,隔几天就在我的工位上摆上一束鲜花,之后的换水照料也是她全权负责,这一坚持就是一年多;她外出旅行,会给我寄明信片,也会把自己拍得好的照片做成明信片或日历送给我;知道我不按时吃饭,会时不时给我“投食”······说实话,之后和她的接触多半是自觉亏欠。不过后来相处久了,才慢慢发现她也是爱书之人,虽然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各持己见,但难得两人都懂得尊重彼此的想法。

    记得有一次我故意调侃她,“当初我对你那么冷淡,你还一直对我照顾有加,不会觉得没劲吗?”朋友反倒难得一本正经,“因为从一开始认识你我就知道,你值得。”瞬间感动到泪奔。

    其实,真正能走进我们内心的人,正是那些不否定我们的过去,也不干涉我们的未来,但会在当下和我们一起历经山河,创造共同回忆的人。

    没有谁是完人,在生活的琐碎繁碌里我们难免会忽视他人的感受。甚至有时候会以忙碌为借口,心安理得地从上帝视角去审视别人,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可是,当我们想给人建议或评价他人的时候,或许应该提醒自己,“记住,对方经历了我不曾经历过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总是忘了,别人经历了我们不曾经历过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xg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