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更文,主题是当你不考虑金钱的时候,你会怎么玩。我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内心被触动了,因为我就是那个在吃喝玩乐的时候一定会考虑金钱的人,总是会因为考虑金钱而玩得不是很尽兴。
我有想这是怎样的念力设定导致了我现在的这种行为呢?我小时候一直被教育:要学会勤俭节约,我变成了长辈眼中的乖孩子,我从小就不会乱花钱,而且会很节俭的生活。比如:大家都想着节假日要出去放松娱乐一下,就会去吃一顿美食,当我去到餐厅的时候,我就会看菜单的价格,如果太贵就忍着不点,即使是自己特别想吃的,也会再三斟酌。有时候会想着这道菜买原材料自己做,会比在外面的好吃健康和实惠。最终慢慢养成了自己在家做饭的习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花同样的钱自己做可以吃得足够爽,但上馆子吃花同样的钱只能吃到很少的,慢慢就会形成这样对比的思维模式,慢慢地就比较出来了自己做饭的乐趣和动力了。
但是我也很期待自己有足够的钱,可以随心所欲不去考虑钱,而是沉浸式去体验自己想要的吃喝玩乐,这种感觉特别带劲,也能更享受当下的事情。我记得大学的时候,还赚不到钱,那时候就觉得每天能吃上一大瓶酸奶是特别幸福的事情,后面工作了可以买足够的酸奶喝的时候,我反而不会像以前一样去实现自己的酸奶自由,而是想着就这一点工资还是留下来做别的事情。自己很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一想到一趟旅行的花费,我就会忍着,或者退而求其次去一个花费不多的地方。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也会先想价格,觉得性价比了才会去买,从来不会我喜欢就去买。自己小到买水果这种小事也是如此,从来不会因为嘴馋买反季节的水果,总是挑选应季水果,只是因为考虑到钱的问题,我总是趋向买性价比高的东西,并不是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思维模式是由自己的生活习惯形成的。任何事情有利有弊,以前的我并没有思考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好,现在去梳理自己对待金钱态度的这件事,我发现了我慢慢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我太多的时候面对喜欢的东西采取的是一种克制压抑的情绪,我会首先追求性价比而不是尊从内心深处的喜欢。似乎这也是我总很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需要花费很多钱和精力的,当条件不允许,我就会条件反射选择放弃。
对于我要攻破现在的思维模式,就是需要不考虑钱,去做一些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去找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那种乐趣,并且记住那种感觉,我才有机会冲破多年来给自己设定的金钱的牢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