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BC 理论中,D 代表治疗,通过 D 来影响 B ,认识偏差纠正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最后达到 E 效果,负性情绪得到纠正。
案例:
王某从小乖巧听话,成绩优异,自己比较要强,父母对于学习没有过多管教。
父母均为农民,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
性格较内向,文静、不善交际,朋友不多,无不良嗜好。
上半年因中考,考试没有考好,所以来到现在的学校读书,这本不是她的愿望,可想既来之则安之,在这儿好好学也许会更有出息,因此在学校成绩是名列前茅,备受老师的关注。
可是最近学校要举行阶段考试,一听到这个消息后,王某发现自己觉得烦躁不安,非常郁闷,看到或听到同学讨论有关考试的问题就紧张、难过,平时小测验手心发汗、头脑空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
近两周来,由于开始准备阶段考试,害怕、焦虑情绪更为严重,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心不在焉,根本不知老师在讲什么,前几次自己的小考试成绩也不容乐观,比自己好的同学有蛮多。
由同学陪同前来咨询。
其它学校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只要不涉及与考试相关联的事情,都能正常参与。
理论嵌套:
A (诱发事件):
考试失败。
B 自己对考试产生的一些不合理信念:
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就是糟糕透顶;
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门门都得好成绩,我的人生才有价值;
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
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以上不合理信念,有的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自我挫败。
这表明,我的思维是缺乏理性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
C 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
D(治疗):
D代表治疗,通过 D 来影响 B,认识偏差纠正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最后达到 E 效果,负性情绪得到纠正。
换句话就是,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一一将其驳倒。
1、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糟糕透顶。
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都不一样,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比不上别人,这是正常的。
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考得不如人家又能怎样呢?
天又不会塌下来!
2、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
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只能表明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说明不了更多。
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3、我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
大多数人只能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我也不例外,我并非全才,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
4、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
考试既然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符合我们所学知识的范围。
自己每次考前复习得相当详细、深入,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正是因为不必要的担心才使我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复习,搞得疲惫不堪,考试中又神经紧张、思维迟钝,结果导致失败。这种无根据的担心使我自我挫败,必须清除。
5、一次没考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
偶然的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差,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总结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我真正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因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
6、不管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如果不是我的大脑出了毛病,那么我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完好的记忆。我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我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常人,而是我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我对头脑中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出现了所谓“意识窄化”的现象,严重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我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要紧的是恢复自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能力。
E(效果):
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开始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情绪与行为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后的考试,不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严重,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而稳定。上考场时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
总结感受: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一种情绪产生时,别以为他真的是因为眼前的这件事导致的,就比如刚开始说的打碎杯子的事,大家猜到 B 了么?
情况一:
第一个杯子是男朋友送的,他是独一无二的,对你来说有种特别的情愫在里面。
第二个杯子是你自己买的,和商店里面其他杯子是没区别的,所以碎了再买一个呗。
其实她看到碎的不是杯子,所以下次你再看到你的那个她,因为打碎了杯子哭泣该知道怎么去安慰了吧。
杯子是他哪个重要的人送的,当让我说的前男友前女友只是开玩笑的哈,
这话题很敏感,大家容易理解记住。
大家别看了后,产生了家庭纠纷那我可就罪恶大了哈。
因为此时杯子已经超出了杯子的物理作用了,而是一种精神信念。我想大家家里都会有舍不得扔的一些旧东西,是真的觉得这东西贵么?明明不能用了,哪天她不见了或者坏了,你心理还是回头难过的情绪。
其实在我们的红楼梦里面有个场景也类似,大家知道么?
那就是黛玉葬花,
A 花凋落了,
B 别人眼中看到的就是葬花,可在林黛玉眼中,那是自己
C 葬花行动
大家可以想想怎么治疗这林黛玉哈。
那么用的在咨询当中也得需要注意这点,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咨询者的 C (行动,或者结果),以及咨询者说的 A(事件),我们首先得想办法找到 B(信念) 才可能去治疗。
上一篇:不合理观念的表现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