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终身成长》,避免掉进误伤孩子的五大陷阱(三)

阅读《终身成长》,避免掉进误伤孩子的五大陷阱(三)

作者: 山毛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6-05 15:43 被阅读0次

早上八点半,小宝在餐桌上一边吃早餐,一边不停地喊:“爷爷,我吃饱了,吃不下了。”她喊了一遍没人理她,又喊第二遍、第三遍,只是对象换成了奶奶、爸爸。

很快就听到奶奶说:“一到吃饭的时候,你就搞七搞八,你已经十岁了还不能好好吃饭,为什么总是长不大呢?你看隔壁那宝贝,她外婆说每餐饭都抢着吃。”

她爸爸接着说:“不用理她,她哪是吃不下,她是不想吃。那是她昨天自己挑的面包,她吃得下也得吃,吃不下也得吃。”

爷爷心疼地说:“你这孩子,就知道在爷爷面前撒娇,我现在可不敢答应你什么,你还是乖乖地吃掉吧!免得又惹人生气又挨骂。”

这就是我们家与小宝对话的日常,她每天都会在刷牙、洗澡、吃饭、作业、弹琴的时候不好好表现,遭到多人对她进行车轮战连哄带骗的批评和责备。

小宝正处于叛逆的初期,时而可爱之极,时而真的很讨厌,免不了受到大人们的群“殴”,但大人们也是爱她心切,并无什么过错,错就错在大家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庄博士拍摄

这让我再次翻看《终身成长》,我要好好阅读一下有关孩子沟通教育那部分,总结出一些成长型思维的沟通技巧,避免和减少误伤孩子的那些批评和交流,帮助大家养成成长型思维。

陷阱一:夸奖孩子的时候,总说:“你太有天赋啦!你简直太棒了!”

是不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表扬方式?确实每个孩子们都很喜欢和习惯这种表扬方式,这些话语会给孩子带来喜悦感和成就感。一旦他表现不好得不到这样的称赞和认可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容易消失,而且积极性和情绪也会低到谷底。

这是绝大部分家长和老师都容易范的一个错误,过度地夸赞了孩子的聪明,而忽略了孩子付出努力的过程。久而久之,孩子会不愿意挑战,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自己不再聪明,甚至会选择逃避或表现的不屑。

过度的夸奖智力,容易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难以接受自己也有不聪明的地方,面临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容易怀疑否定自己。

所以表扬孩子时候,不应该表扬他们的天赋、个性和特质,而应该表扬他们的努力过程。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注重和享受努力的过程,不要让孩子成为赞扬的奴隶。

庄博士拍摄

陷阱二:总是提到别人的孩子。

小宝这段时间在家上网课,我有时候会偷偷旁听,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回答问题特别积极,下课以后,我就会问她:“你为什么不像马尔斯那么积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呀?”

她每天下课以后,班级群里总有同学早早就提交了作业,她爸就会问:“小宝,你看群里谁谁谁都已经交作业了,你还在干什么?”

我以前工作忙的时候,在家里陪孩子的时间特别少,每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奶奶也会这样说我,你看隔壁那个妈妈,天天陪着孩子跳绳和写作业,工作重要,不知道孩子也重要啊。

每当听到这些的时候,我也会很难过。没想到我们大人是天天这么对待孩子,总把她们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各种比较,殊不知她们听了也会像我一样的难受。

其实每次她们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总有其它家长对小宝各种的夸奖,总说她在很听话,学习认真,喜欢看书喜欢帮助别人。

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个别人家的孩子,而每个孩子也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但大家都不知道或者忽略的是,其实自己的孩子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陷阱三:错误的安抚和鼓励

再聪明能干的小孩,在遇到考虑或重大挑战的时候都会出现紧张,甚至平时成绩都很好,一到考试就会紧张。

我们家大宝曾经就出现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她高度紧张和害怕,甚至还会伴有发烧呕吐。考出来的成绩自然是好不了,这让孩子和父母都很沮丧。

这个时候父母总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些鼓励,比如:”你很聪明,你是最棒的,放心吧,我肯定能考出好成绩的。“可没想到,这让孩子更加紧张和焦虑了,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容易让孩子更加害怕考砸了。

那应该怎么样劝解安慰孩子呢?书上案例中的父亲是这样说的:

我知道你现在的压力和感受,你肯定是对这次考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平时也认真听课和安时完成作业了对不对,考试其实就和平时作业没什么区别,你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认真做完那题就好了了,至于结果嘛,考的好,那是我们平时努力的结果,考不好,说明我们以后学习上还要更加努力,在考试的准备上还要复习更多的资料和习题。

庄博士拍摄

陷阱四:毫无意义的批评。

每当孩子不听话,作业做错或者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批评:”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会错,你太马虎和粗心了,把你原本会做的题都做错了。“”你就不能乖一点吗?为什么总是这样调皮捣蛋?“”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简直是太让我失望了。“

这些都是我们家四个大人平时对小宝的口头禅,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发现,这些看视平常的话,却严重地质疑了孩子的智力、个性,也伤害了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我们是否能稍微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换成一些有建设性有效果的批评呢?

孩子做错题的时候,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尽可能找到做对的方法和信心。比如:”这个题并不是很难,我想你肯定是会做的,只是刚才有点马虎,你现在再试着认真做一次可以吗?“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找到没有考好的原因。比如:”这次的考试成绩,我想你自己也不满意对不对?我也很难过,但我们能不能一起想想,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这次考试?让我们一起想有哪些办法,让下次考出好的成绩。”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内心已经很自责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批评,更为造成雪上加霜的结果。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容易认为,父母总是在批评和指责他们;而固定型思维的父母容易表现自己的权威,否定孩子的努力过程,只要有一个小毛病和一次失误,就会翻老账计新账,彻底否定孩子的一切,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容易认为,父母是在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培养更好的习惯,在父母那里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帮助;而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容易理解孩子的难处,谁不是从不会到会的呢?不轻易评判,而是抱着共同面对的态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陷阱五:过高的期望,过度的夸奖和过度的批评。

写到这我真是觉得这太可怕了,我们家里的四个大人,基本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包括我自己。

每当孩子表现让我们满意的时候,恨不得把她们夸到天上去。一旦她们学习不好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又失望得恨不得放弃再也不管她们了。这就相当于说:“我爱孩子,但我只爱那个优秀的孩子。”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认为必须要实现父母的期望和安排,父母才会爱自己和尊重自己。如果我不按照父母喜欢的方式达到成功,他们就不会重视我,也不会再爱我了。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和父母,总是共建奋斗目标,相信通过学习和努力,总是会成长的越来越优秀,并互相给彼此成长的空间。

而且相信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想要成功就只有努力、再努力!成功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天赋,而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终身成长》,避免掉进误伤孩子的五大陷阱(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dr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