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有人说:“有爱孙猴儿的就有爱猪八戒的。”这是因为孙猴儿和猪八戒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而且这两种鲜明的个性交相辉映。使得取经路途妙趣横生。而沙和尚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好像比较模糊,谁也说不清他一路上到底干成了几件事儿。
然而,这实在是委屈了少言寡语的老沙!
沙和尚是个什么人?当年那可是天界最高行政领导玉皇大帝身边的贴身侍从,灵宵殿上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级别的领导没接待过?就因为不留神没端住个杯子,倒霉的老沙就被贬到凡尘的弱水里吃苦受罪。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别说读者弄不明白,连老沙自己也弄不明白。
老沙在流沙河里整天反思。一天,朦朦胧胧地老沙忽然明白了:被贬下界的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那个没端住的杯子,而是自己没有处理好同上下左右各路神仙的关系。自己曾经总以为自己是领导身边的人,对那些想通过自己找玉皇大帝办点私事的神仙不予理睬,对于想带俩亲戚朋友混进蟠桃大会的天宫里的神仙也吹胡子瞪眼睛。这天界里的神仙之间的关系太复杂、太微妙了,老沙的做派指不定哪天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哪位天神,让人家嫉恨在心了。最终还是因为有心怀芥蒂的家伙通过王母娘娘在玉皇大帝那儿吹了风儿:“这老沙,早就看出他不成了,连个杯子都端不住,哪能伺候好各位领导哇!让他自食其力,去流沙河里找人吃去吧!”
在流沙河里,老沙经过深刻反思。终于顿悟:侍从的职责不仅要伺候好玉皇大帝,还要服务于其他各级领导,不但要服务好自己的上级,服务好自己的平级,还要照顾好自己的下级。总之,要能左右逢源。协调好与各路神仙的关系。老沙的这一深刻认识,在他以后的取经生涯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自从加入了唐僧的取经队伍,对于领导,老沙忠心耿耿。对于二位师哥,老沙始终保持着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始终把“和为贵”放在第一位,既不与孙猴子争名,也不和猪八戒争利,甘当配角。
老沙为人坦荡,尽管他深知唐僧与孙猴子的矛盾。但从不像猪八戒那样在师父那儿煽风点火。对于两位师哥的纠葛,老沙也从不介入,而且还经常调解。每当猪八戒吵吵散伙、孙猴子举棒要打的时候,老沙总说:“二哥,你和我一样,拙嘴笨腮,不要惹大哥生气。我来替你挑挑担子。”这话让孙猴子、猪八戒都可以接受。到西天取经是艰苦的事业,没有团结是不成的。而维系这团结的不是孙悟空、不是猪八戒,也不是师父唐僧,却恰恰是默默无闻的沙和尚。
取经队伍里,老沙行事低调,不喜张扬。但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尽管话语不多,老沙却总能言必中的,表现出一种从容淡定的灵智。红孩儿挡道那一难,开始的时候孙悟空还以为这小孩儿会看在自己和他父亲牛魔王的交情份儿上不敢把唐僧怎么样。当时老沙就提醒:“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结果被老沙言中。后来当孙悟空为降服红孩儿一筹莫展的时候,还是老沙从旁提醒,以“相生相克拿他,有甚难处”,一下开拓了孙悟空的思路。老沙的智慧往往就像沉闷的阴雨天突然的闪电,叫人眼前猛地一亮。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用的人,只有没有用对地方的人。老沙渊博沉静而不求回报,宁静淡泊却坚忍不拔,甘居人下却胸怀大局。他不但做好了本职工作管好了白龙马,而且能和孙猴儿、猪八戒这样极有个性的同事和睦相处,甚至连唐僧这种固执己见、人妖不分、一阵明白一阵糊涂的领导也服侍得没有半句微词。可以说既管理好了下级,也管理好了平级,更管理好了上级。尽管论争斗的本事老沙远远比不上孙猴儿和猪八戒,但若论心智,这二位绑在一块儿也比不上他沙悟净。《西游记》里有句原话叫“沙和尚真是个灵山大将”。能把自己看得很轻,那是一种智慧。毕竟生活中不光是争斗。很多东西是靠争斗得不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