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读书
汉字发展遭遇危机:逐渐拼音化才是趋势?

汉字发展遭遇危机:逐渐拼音化才是趋势?

作者: 沐子恒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17:41 被阅读146次

    文/沐子恒

    大学退休的焦阳教授最近带来一部作品,是他在北京的朋友王宁教授编著的,一本有关论述汉字表意以及构型方法的小书。这本书叫做《汉字六论》,顾名思义,是论述汉字的六个方面,篇幅并不算太长,只有十万字,但是其中有许多古老的刻在甲骨、铜鼎上用以印证论述的文字图形,让人了解了古代汉字的起源和其发展过程,领略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中大致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讲到的方面是汉字的起源。人类从古猿发展到直立用双足行走、大脑逐渐进化为人类祖先的三倍容量,经历了约四百多万年的历史,而文字的产生却已经到了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特征人类摒弃了落后的打制石器,改以磨制石器为主。人类开始发现很多植物可以用以耕种,发展农业,在此过程中,因为日常的交流仅凭一些肢体和表情信息,人们无法用更准确的意象表达含义。经过了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初期的图画文字,这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克里特岛线性文字还有中国的汉字,然而有不少文字并没有持续的生命力,完整系统的保留下来,有的逐渐向表音文字过度。只有汉字,能不间断地传承五千年从而流传下来。

    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些西方学者认为,文字的发展都要经历表形、表意、表音三个必然阶段,表意尚属于第二阶段,终将被表音文字代替。在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中,就使用通俗易学的表音文字,与汉字并行。

    诚然,我们的汉字确实属于表意体系,区别于表意,我们的一个词通常只对应一个表示的符号,而这个词未必是只有一个读音的。符号和词发生变化,整个词句表达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而表音文字似乎相对便于认读,它是把词句中一连串的声音模写出来。

    拿书本这个词来举例,英语中会用“book”来拼写,而汉字会形象的用“册”字来表示用竹简串成一卷书的含义。汉字虽然如此独特,但是外国人理解起来却非常困难,所以当初汉字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重重困难,直到十七世纪初,依靠外国传教士所创造的一种辅助的拼音文进行拼读,由此才拉近了和世界之间的距离,后来我们在近代认识到自身的多方面的不足,一度要“全盘西化”,汉字也要进行‘’拉丁化”,对祖先留下的文字没有了之前的自豪和信心。

    但是我想,许许多多的文字都起源于图画象形,但是大部分都消亡了,只有汉字保存了下来,这是因为汉字具有不断调整被赋予更抽象更新型的字义,其严密和完整的体系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比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现代,不是产生了很多新的文字吗?这正是汉字在不断适应新的交流、新的需要,不断的衍生和演化。

    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到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再到后来的甲骨文、石鼓文,汉字的意义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繁琐难辨到清晰易识的过程。

    比如,汉字“封”本意是用手栽树,表示种植树木,后来人们在国家边境线上种植树木以表示疆域,到了秦朝小篆以后,“封”就有了封疆裂土、分封诸侯的含义;“爵”表示用手持酒杯,后来引申为拿着尊贵酒杯的人,象征着地位,即“爵位”。

    汉字发展遭遇危机:逐渐拼音化才是趋势?

    除此之外,人们的一些口头语为了加强其情感,也不断的被转入到书面语当中,比如“戚”的本意是斧子,后来又加入了悲戚的意思。

    早先的文字,由于人们需要具体、准备的表达,往往文字很繁复,而文字逐渐演变为小篆后,汉字就显得简省了许多,不过,这种简省是在并不影响字义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过于简化,把某些重要部分舍弃,就会模糊符号的本来意义。比如春天的“春”字,古人有多种写法,甚至在草书中,也采用异体字的写法,不了解其中的渊源,就不明白这是怎么构成的:

    甲骨文中的“春”用三个草木代表植物茂盛,又用屯象征草木初生,加上“日”代表阳光沐浴,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景象,后来的小篆到正楷,已经把草木这部分极大简化,反倒是异体字,却仍然保留很多信息。

    汉字承载了如此丰富多样的信息,但是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这是由于人们对汉字本体的研究并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难以把汉字和汉语系统地联系起来。

    这一点,古人已经作出了详细而完整的解答,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就完成了当时最早的一部字典书《说文解字》,收录了9431字。依据此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古人正是用一些身边最常见的事物来架构字形,这些组成部分就是最基础的元素,也就是后来的部首。

    其中,水是构成字最多的一部,有486字,木有421字,人297字,心274字,等等。这每一个部首,也是一个富有含义的字,比如“茻”字,因同莽。不难看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山川河流、夏种秋收,被赋予了最多的含义,人们需要河流灌溉农田,用可耕作的植物来谋生,故而水和木最为重要。由于增添了部首,很多字已经不是单一的独体结构,单纯的表意,而是结合了汉字的音和义两个部分。最纯粹的象声字所占比重已经很少,而更多的是义音合成字,即形声字。

    形声字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比例逐渐占到了九成以上,它以基本的部首为纲,声符为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子系统。不过,很多时候这些汉字不像秦朝、汉朝,具有官方的权威性,有很多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书法家在自己的创作者中,根据汉字本身的美感,也会增加一笔或者减少一笔,是常有的事,以至于发展出了很多异体字,有时候会带来认读困难和混乱。

    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在八十年代颁行的二简字中,也有一大批汉字被简化的几乎成了简单的符号,比如停车的停右边变成了一个丁,菜花的菜下面变成了一个才,对于民众来说,无异又多了一种异体字,而且毫无规律可循,给孩子教的时候,也只能当形似字仔细辨认。由于难以让人接受,很快这些二简字就被废止,但在一些广告牌、垃圾场场所,偶尔还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从本书中,我能了解到,古人发明汉字,有其符号结构内部的一套规律,失去了社会约定性,不仅会让人们的交流和书写带来混乱,还会间接的削弱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汉字的变革,往往需要民间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消化和通行。

    我想,汉字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在没有阶级分化的原始社会萌芽,而在产生阶级的时代逐渐成型和完善。它的整理和首次大规模使用必然来自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行为,从上而下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民族凝聚的一条纽带,代表着全民族约定俗成的一种交流方式。汉字和其他传统的文化项,如宗教、生活、生产、律法、教育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是古人用汉字的方式将他们的教义、经验和所得记载在书卷上,后世才得以了解,古代人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些文字,是凝结着祖先智慧和汗水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字发展遭遇危机:逐渐拼音化才是趋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gp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