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0年,最后一批90后将告别20岁的稚嫩,迈向奔三的旅程,我的95年生的朋友们将会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一半是学生时代残留下的青春梦想,一半又是已步入社会的成熟与妥协,to be or not to be?有人已经给出了答案,你呢?
正文
小A是我的同窗,大学之后我们就很少见面了,她在家乡觅得了一份体制内的工作,而我则在家乡2000公里开外的城市过着一个人的放浪生活。小A与我时不时在微信上互动,我也算是眼见了小A这么多年朋友圈的变化轨迹,在学生时代小A会暴躁地发长篇大段的吐槽,也会安静地记录岁月的静好,又发现了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好用的之类的品质提升小攻略,而从小A工作那天起,我就发现她的朋友圈变短了,攻略变少了,还多了行 “朋友仅展示最近半年朋友圈”这几个字 ,不过这不影响知道她的近况,她生病了,她单位举行活动了,她今天和对象出去玩了,她今天又吃了份好吃的……这好像没什么毛病,相比只是少了些学生的情绪化的表达,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必修的功课,小A的朋友圈看起来更成熟了。
最近和她联系,我才发现她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岁月静好,她和异地的对象又冷战了,这段时间她觉得无聊,甚至觉得自己有抑郁症了,她每天晚上回到家就是打开抖音,打开视频软件,打开王者荣耀,小A说她感到厌倦了这样的日子,家乡太落后,她想出去走走,想去看电影,想去书店,想去咖啡馆吸猫,想去旅行,但是她没有人陪,家乡的娱乐设施也都比不上城里,下了班,她只能在房间躺着望着天花板发呆。想起小A当初毕业时,是拿到了外省省会城市的offer的,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启发,她也曾经梦想着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但是最后小A却选择了回家,选择了份安稳的工作,我问她后悔吗,“不后悔,这样能离家近些,我是个念家的人,父母也希望我回家,而且这样能离他近些,异地太苦了,我们的家都在这里,我们的家以后也会在这里,以后争取调到附近省城工作,日子就会滋润的,而且现在有份稳定的工作,大家都很满意,这样我也不会再对未来感到迷茫了,对吗?”话音未落,小A好像被自己的话开解了,开始兴致勃勃地和我畅想她和对象婚礼的场景,像学生时代那样。但是,我们都没面对一个问题,小A的工作调岗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不过她再等个3,4年,也是很有可能升职加薪的,但是,这将会离她和对象一起的省城梦越来越远,时间越长,沉没成本也越高。
(人物特征分析: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追求,性格活泼,想去大城市发展,但由于家人和恋人的关系选择回到落后的家乡做了份稳定的工作,对生活现状有不满,但选择接受。)
结语
其实小A的日子,不久后仍能向大学时期一样潇洒,我国基建的迅速发展会大大地减少她到省城的时间,不上班的时候,她照样可以像大学一样逛吃逛吃,可是那之后呢?小A的好多梦,好像都不会再做了。这次谈话之后没多久,小A来找我,希望我推荐她一个去过元旦的地方,还问我要不要和他们一起去,我自然是不会去当电灯泡的,只能在远方默默祝福着她的岁月静好。
本文系 半撇私塾 课程里程碑项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