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生有两不信,一:不信算卦;二:不信中医”,我一个朋友言之灼灼说。
我:“那你看过中医没有?”
“没有”,他回答道,显然回答的不如刚才说话时那般强硬。
我沉默着,思考着,“是什么使中医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这样下去中医会吗?”
一、中医现状以及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差异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就这样一套承载千年文化的独特医疗系统,1950年刚建国的时候从业人员50万人左右,发展到当下,从业人员依然为50万,可是当中的质量实难保障,在这70年当中,人口增长了2倍还多,西医从业人员从不足3万人发展到现在的500万人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的数字罗列已经凸显出当代中医所存在的巨大问题---优质从业人员的缺失。
二、中医教育以及传承难点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疗凭借和科技的紧密接轨,一批又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落地,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又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伴随着更加强大的工具,现代医疗大踏步的往前。反观中医领域,在市场的冲击下,情况一直不容乐观。从市场占有率到群众认可程度,从治疗手段到教学模式,都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
一名优秀的中医人才按现在的教学模式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培养,所以有些人特别倾向于“老中医”。这使得中医的从业人员都产生了奇怪的说法,“我们花十年,数十年的时间学习中医,学成之后注定的只能为一部分高层次的人看病,中医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我们导师的诊金就2W”。在100年前的中国社会,节奏是缓慢的,中医也是缓慢的,中医医师可以自己带徒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行言传身教。但是基于当时的环境,他们一年所遇到的有效病例能有多少?所以在那个缓慢的时代,中医的生存不成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模式还可行吗?人们进入21世纪了,各种资源爆发式的增长,如果还依靠古老的教育模式,十年二十年后培养出来的中医医师还有很大的价值吗?传统中医必须开拓出一条适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道路来,不然真的就是坐以待毙,离死不远了。
三、驱逐“伪中医”,发扬真中医
李逵与李鬼在中医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一些中医人受不了漫长的学习时间,走上了另一条中医道路。“中医养生”、“膳食疗法”、“中医保健”等等蹭着“中医的热点”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但是这些从业人员中不乏一些浑水摸鱼之辈,等到出了问题,立马甩锅中医,使得民间患者逐渐的被“伪中医”所洗脑,认为“李鬼就是李逵”。出现了“中医不行”、“中医=骗子”、“不信中医”等言论,许多学子也在这种氛围内耳濡目染对中医丧失信心,使得中医丧失大批传承人员,这种“李鬼杀死李逵”、“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是真中医的市场被进一步压缩。而当下那些真正的通过数十年的努力获得精湛医术的中医专家面对这种办法改怎么办呢?
- 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发挥自身医术,让那些看中医的人能切实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 伪中医就是在砸中医的牌匾、摔真中医的饭碗,真正的中医人应该联合起来对伪中医穷追猛打,不能一只老鼠坏一锅汤。
- 加强中医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更多的传承人才会有更多的能量将真正的中医发扬光大。
- 对于中医领域的创新不能落下,研讨古方的本质是“会意”而不是“守旧”,中医方面的器械、手段创新需要当代中医人的不懈努力。
四、互联网时代中医的优势及机遇
互联网时代,信息以不受空间限制、交换成本极低的特点,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被整合,被包装加工成为了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数据,以快速、高效、量大的方式在全世界进行传输,前所未有的信息交流方式带来社会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
大多数传统产业在拥抱互联网之后,产生了质的飞跃。为了加快中医的进程,必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将中医和大势所趋的互联网结合起来,才是中医前进的要点。而在我国,面对互联网中医具备比现代医学更大的优势:
- 轻,中医相对于现代西医属于轻量级的模式,不论从医疗器械还是细分的科室人员,中医较于现代西医都易于扩展。
- 厚,虽然现在很多的民众对中医报有怀疑的态度,但是作为本土流传千年的医疗手段,还是拥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的,人们迫切的希望看到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 温,中医相对于现代医学一些治疗手段,相对的比较温和,从身体层面上来说,对身体造成的创伤比较轻微,患者容易在不借助仪器的时候治愈疾病。
- 整,相对于现代医学,中医更强调整体观,而整体的数据相对于各个微小数据的采集、传输要简单方便。
中医对于互联网的种种优势如果要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及传承的难点在于中医的量化、标准化。像描述脉搏信息的“细沉急无力”,就必须附带上更加现代化更加直观的说明,如“急:脉搏跳动 90次/min”。不单是对病情数据的量化还需要对药剂进行量化,以及药剂炮制加工时候的量化,都需要一大批有才干的中医人为此付出巨大的心血。
虽然通往数据化的路上铺满荆棘,但是,数据化的结果是美好的,会将中医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就像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定义:“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是革命!”,若要让中医摆脱现在尴尬的局面,就需要对现在中医所施行的办法进行创新,过程虽然痛苦,结局必将美满。
量化、标准化后的中医,由于信息的整体性和直观性更利于运用互联网进行传播,届时“互联网中医”的花香将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弥漫全球。
本人是传统医学的爱好者,深刻体会到国医面临的处境,同时也是互联网医疗的创业者,希望运用互联网改变国医的处境,言辞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