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历史课上默写生字嬴政的嬴。陈守鋆的做法是:看一眼亡字写亡,看一眼口字写口。这一个字有五个部首组成,他至少要看五遍,才能把这个字写成。而当他把这个字写成的时候,这个字叫什么?他已经忘了。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教授初一历史的2017级四班,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严聪姝、刘章雨、甚至中游的宋洪志等一大批学生都这样做。他们中最差的那一个,在抄写和默写生字、单词、公式的时候,总是看一笔写一笔。
学习的好坏在于感知。这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摸到如柱子的腿,他会以为大象就是个柱子;摸到如墙面一样的肚皮,他会以为大象就是一堵墙。学生在学写字、词、式的时候,虽然每个字、词、都是由部首、笔画和字母组成的,但是,部首、笔画、字母代替不了字词式。然而,孩子从小养成的写字习惯,总是看一笔写一笔。如此一来,孩子在写的过程当中,就缺失了对字词式的整体印象。而这,正是这一级初中学生平均分,语文只考57分,数学只考30.1分的主要原因。
知道了是什么?进一步地追问为什么?就不再是我的事情了。因为那是教育专家和教育局的事。那我的事情是什么呢?我的事情,是拿出怎么办的方案。
怎么办呢?
问题到了这里,我想80%的老师,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而我的答案是:整体感知是大面积提升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质量的最好办法。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无论知识还是技能,你想让学生学习和学会什么?你就让他感知什么。你让他感知什么?你就得让它整体展现什么。学习什么样的字词句式图,你就得让他展现什么样的字词句式图。学习什么的动作和技能?你都得等他领悟了以后,才能让他连贯地去展现这个动作和技能。想记住嬴政的嬴,就得等到有了赢的整体印象后,再去写这个字。想记住嬴政二字,就得一口气把嬴政二字写下来。想记住嬴政就是秦始皇的事实,就得等到头脑里有了“秦始皇就是嬴政”概念以后,再一口气把这句话写下来。
整体感知是头脑里有了对字词句式图的整体印象以后,再去动笔练习的一种方法。整体感知的根本在于:一要整体;二要感知。整体就不要打乱打碎。如果不小心打乱打碎了,那就得再捏合起来,否则就不是整体。所谓感知,这里不仅有动脑记忆,还有通过视听嗅味肤觉去感知这块。人的视听嗅味肤的器官都是感官,它们都能感知。人只有不失时机地锻炼这些感知器官,感知器官才会灵敏。
整体感知的具体做法是:1.字词句式图在训练时能不打破的尽力不打破;2.句段篇在训练时,头脑整体感知多少,就训练多少;3.动作技能在训练时,一定要让观察者有了对完整动作的理解,再让他去训练。
用整体感知组织教学,各课教师一定不要把课文打碎了;如果不小心打碎了,那一定要把碎了的捏合起来。
文科教学,读懂题目是整体感知的有效做法。理科教学,理解了规律、理解了规律的来龙去脉再去训练,是整体感知的有效做法。无论文理科,学习和学会略读,是整体感知的最有效做法。
2017年10月23日早于家中
网友评论